乌海市曾经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被国家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染“黑三角”。面对严峻局面,乌海市市委市政府将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整治重点行业、强化环境监管等硬措施,使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从今年开始,乌海市将全面实施八大节能工程,促进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首先,将在全市进行燃煤改造工程。禁止烟煤散烧,通过实施以无烟煤和采用循环硫化床、粉煤燃烧等先进技术改造和代替中小燃煤锅炉,对锅炉实行节能监测和管理,力争将燃煤工业锅炉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其次,开展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在三个区进一步推进热电联产,扩大各电厂对居民,企业的供热面积和效率。第三,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程。重点在各高炉、焦炉厂区,做好煤气回收利用,用以发电和进行化工综合利用。四是进行电机系统节能工程。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在重点行业实施高效节能风机等系统优化工程,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使运行效率提高两个百分点。五是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在重点耗能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形成相应的计算管理制度,用科学、准确的计算数据指导生产。六是开展建筑节能工程。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加大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七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重点是在公用设施、宾馆、居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和节能灯具。八是开展政府机构节能工程。重点是政府机构建筑物及采暖照明系统的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乌海市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该市政府下发的《全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中着重提出:到2010年底,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0.8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3.16%;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8.63%;控制在8.6万吨以内。为达到减排目标,乌海市按期关停海渤湾电厂一期、乌海热电一期、乌达电厂、乌海化工自备电厂等四家电力企业装机容量达33.9万千瓦的11台机组。新建、在建、扩建的火电厂,必须按国家要求配套脱硫设施,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乌海市强化环境监管工作,从源头上下工夫,严格控制污染总量。把排污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推行环境准入和强行淘汰制度,建立起以环境总量、容量为基础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对不能达标排放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未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的企业、未办理审批验收手续的企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准新建项目;对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的经济开发区,不批准入区新建项目;各类专项规划都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把好环保关。对不履行规划环评的地区和单位,审批机关不审批其规划和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认真做好各类开发区的环境监管,把环保要求落实到开发区建设的规划中。强化建设项目中后期的环境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与此同时,乌海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电力、煤炭、冶金、化工等行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限期淘汰小洗煤、小白灰等产业层次低、生产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强化电石、铁合金焦碳、炼铁行业环境监管,巩固清理整顿成果,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乌海市节能减排工作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宗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大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