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民的好医生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兴安盟蒙古族民间名医布和
在祖国北部边疆,美丽的科尔沁草原腹地,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小村寨——科右中旗西哲里木镇塔拉艾里,王布和就生活在这里。他今年47岁,行医21年。他以中蒙药、针灸、拔罐、药水洗浴等医疗手段,先后救治了60多万例风湿、类风湿、精神病、乙肝等疑难杂症而闻名国内外。前来布和诊所就诊的患者有的来自祖国最北端的莫河、有的来自三亚海防、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内8个盟市的患者和俄罗斯乌克兰、蒙古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患者。
1960年,布和出生在哲里木嘎查一牧民家。在他8岁那年,父亲出去找丢失的羊群,突然昏倒。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倾尽所有,但仍未见效,父亲在一声声叹息和哀痛中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父亲的病故,在布和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那就是贫困和疾病给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所带来的痛苦。从此,他立下了“长大要当一名好医生,专为那些像父亲那样没钱的穷苦百姓治病”的梦想。
13岁那年,布和以蒙文小学毕业,拜了曾去西藏佛教圣地修炼医道、曾研究过印度医学、藏医学的喇嘛医布日古德少布为师。在布和的诚心感动下,老大夫收下了他这个特殊年代里,有特殊遭遇的关心弟子。他的机灵与聪慧,他的锲而不舍的学习和探索精神,感动了这位老蒙医,于是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掌握的医学知识,深藏的密方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布和。经过10多年的磨炼,布和的医术大进,他成熟了,可以独当一面卫。于1985年通过6个月的乡村医生培训班,布和被批准为嘎查诊所医生。
刚开始,布和的诊所全部家当是:一盘碾子一头驴;一把药勺一口锅。他白天下地干农活,晚间挑灯在碾房里磨采来的草药。药勺,是蒙医大夫给病人包药时的有量盛器。一口锅,用来给风湿病人熬药浴水。小小的药勺含着布和对每一位患者的尊敬与爱戴。他的病人从当初的一天几个人,达到现在的几百人。
2005年,在盟和旗民委、红十字会以及一些被布和治好病的民营企业家的支持与赞助下建了一栋造价100多万元,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三层药浴楼。药浴楼被命名“红十字博爱救助站药浴楼”,诊所被批准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疗单位。在布和个人的努力和各级红十字会的扶持下,他的诊所规模大了,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患者也多了,多时一天达600—700人。
2001年12月,他出席了“全国走进新世纪、中国世纪魂新闻人物表彰大会”,并被命名为少数民族“蒙名医”荣誉名称,同时他所撰写的治疗乙肝的论文荣获三等奖;2003年,他成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西部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5年5月,他被光荣地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同年6月10日,他又参加了“中国健康扶贫定点医院院长培训班”,在人民大会堂学习了一个星期,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年末,他成为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候选人,今年他当选感动内蒙古人物,并再次成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