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政策路线图日趋清晰
“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
“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更坚定的决心、更清晰的表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一条以“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分类解决各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政策路线图正式登台亮相。
喜忧交加的房改路
5年来,全国4000多万户城市家庭通过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改善了住房条件,占城镇家庭总数的1/4以上。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22.8平方米提高到28平方米左右。每年提高1平方米以上。
可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再加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突出的是近年来飞涨的房价,成为百姓不堪承受之重。由它所催生的新名词“房奴”,透露出贷款买房人的辛苦和无奈,而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更是望房兴叹。
“保障”成为住房政策关键词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详细论述了住房保障的对象和保障途径: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是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此外,还提出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孔令晨说:“对比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住房问题的表述,可以说,‘保障’正在成为中国住房政策的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樊金龙说:“我觉得,对于房地产市场,政府的角色就是关注困难群体、中低收入群体,进行分类保障,其他的房屋供应应该交由市场解决。”
完善住房政策面临新挑战
“廉租房好是好,不过建廉租房需要大量资金,这笔钱从何而来?房源咋保证呢?”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是什么标准呢?”
面对现有的住房保障政策,部分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樊金龙代表说:“我觉得,现在存在两个难题:一是怎么核定购房申请人的收入,这方面还存在操作层面的困难,没有一个统一的诚信系统;二是怎么处理好市场主体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确保既能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又能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从代表们发出的种种疑问中,可以看到住房政策还需要不断完善,还将面临新挑战。
对此,代表委员们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说:“要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