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隋笑飞、马勇)“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目前仍然十分低下。以察尔汗盐湖为例,除钾资源外,其他大量的锂、硼、铷、溴等资源几乎没有利用。”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应当尽快开展柴达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国家级科技攻关,加快推进这一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未利用资源甚至超过已利用资源的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任兼秘书长程苏介绍,多年来,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的开发在总体规模上扩张很快,但许多企业对多种共生矿只利用其便于利用的一种,而将其他资源作为废弃物抛弃,造成盐湖资源的不能充分有效利用。
以察尔汗盐湖主要企业产品产量及资源利用状况为例,程苏代表说:“察尔汗盐湖产品以氯化钾为主,2006年产值达到38亿元,但因为没有同时对资源形成综合利用,浪费的硼锂溴碘铷等资源的潜在价值达到38.47亿元。”
此外,程苏代表还担心,只开采利用盐湖中的钾资源,排放掉其他资源,还会造成土壤、植被甚至地下水的污染。
地勘、科技、融资和基础设施是发展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张周平认为,目前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地勘工作程度低,资源情况不清,不能满足资源规模开发与规划项目建设的需要,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缺乏;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完善政策、加强科研、引才引智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守成认为,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是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柴达木盐湖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重点解决水资源问题、政策倾斜问题、资源开发的收益问题和试验区生态补偿金问题等。
张守成代表建议,在政策方面,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循环经济机制。必须树立资源是资产的观念,加快制定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在法规方面,要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依法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在科技方面,要增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优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环境,加强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实施国家级科技攻关战略;在人才方面,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一大批有志于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高层次的人才和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