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汪晓东、李晓宏)3月11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围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节能减排幅度将大于去年
在回答去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以及今年工作举措时,解振华说,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27%,节能898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4.66%和3.14%,首次实现了双下降。
但是,解振华指出,目前节能减排的形势还很严峻,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依然偏快,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还没有改变;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和放慢“两高”产品生产的动力还不足,节能减排的一些重点治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还没有全部激发出来;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还没有到位,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特别是节能统计工作还是比较薄弱。
“从目前看,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节能的任务,要保证每年平均单位GDP能耗降低5%以上;减排任务,把总量减少到7%以上。”解振华说,“2008年很关键,我们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落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十项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今年的节能减排相关指标下降幅度比去年更大。”
北京奥运空气质量达标有保障
有记者问,外界对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问题非常关注,北京2001年申奥时对奥运空气质量的承诺能否兑现?
张力军说,申奥时中国政府曾对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作出过庄严承诺,主要是三方面内容:一是北京每天要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二是要致力于北京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三是在奥运会期间,上述四项污染物的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也就是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优良。
经过多年努力,这三项承诺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已经兑现。北京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空气环境监测体系,完成了13个阶段、200多项的治理任务。北京市现在的空气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已经达标,可吸入颗粒物也大幅度下降,北京蓝天的天数已经由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去年的246天。
关于第三项承诺,张力军说,目前,三项指标已经达标,还有可吸入颗粒物这项指标,虽然有了明显下降,但是还没有达标。研究表明,要保证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除了北京自身因素之外,北京周边省市的污染物也会对北京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为此,北京市、国家环保总局和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市区政府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专家,共同编制了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到目前为止,保障措施中所规定的治理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大多已经完成。今年6月底前,保障措施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将全部完成。专家预测,保障措施全部到位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达标是有保障的,能够兑现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节能减排问责制落实有力
在回答记者有关节能减排问责制的问题时,解振华说,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要求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每年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的结果要作为实施责任制、问责制的一个重要依据。
目前,按照办法和方案的要求,有关部门已经在组织核查组,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核查。今年3月,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对千家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公布结果;今年5、6月,国务院要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公布。没有完成任务的省和重点企业要作出说明,限期整改,而且这一年不能评先选优,也不能给予其他荣誉称号。另外,对这些地区和企业新上的高耗能项目,一律停止核准和实行区域限批。同时,核查结果还要交给组织部门和国资委,作为对各省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对重点企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些省级政府也实施了问责制,力度相当大。
张力军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把节能减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同时,环保监管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从这三方面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10%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