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祝:遗产保护是前提 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新华网   2008-03-12 15:06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马元祝作客新华网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直播间,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等问题接受了本网专访。

  主持人:欢迎您做客新华网。峨眉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也是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作为来自峨眉山的全国人大代表,您怎样看待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马元祝:自从1996年峨眉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便成为了我们一直秉持的永恒主题。我们认为: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是第一位的,没有很好的保护,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合理开发是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的有效途径。通过适度开发才能造福于民,才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和体会到遗产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才能让人们更充分地享受和保护好遗产。

  主持人:国际上,东西方之间针对遗产保存、修复、重建工作存在较大争议,峨眉山是怎样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呢?

  马元祝:遗产保护工作不能绝对地理解为维持原状不动。从历史上到现在,峨眉山的佛教文化虽然经历了兴衰,但一直处于"活的"状态,如何传承与弘扬传统无形文化遗产是峨眉山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前两年峨眉山管委会与佛教协会一道,开展了峨眉山金顶整治工作,通过"挖掘、恢复、提升、打造",还原了金顶历史面貌。这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入我们这一代人对遗产的理解和创造。该项工程也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当然我们首先还是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原则,按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遗产保护工作,比如我们在国内最早通过遗产保护规划,实行分区管理,并加强对遗产资源的监督。

  主持人: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有时也是一对较难处理的矛盾,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马元祝: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有1个乡、16个村、1.6万多农民,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农民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景区,如何让村民积极参与遗产保护管理,分享遗产保护带来的利益,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发一方资源,带活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富裕一方百姓"的科学发展理念,景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兴旅富民、兴边富民和景乡一体化。

  首先是兴旅富民。我们从92年开始实施农村致富工程,实行一户一业,通过经营资格认定,核心景区每户家庭均得到一张永久经营资格证,分别从事餐饮、景区讲解、摊区经营等项目,使5000多农民得到妥善安置。

  我们从2004年开始提出"以旅游反哺农业",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3%,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也最容易办到的事情抓起,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景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景区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也逐步加深。如果说兴边富民着重是在给边远山区"输血",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使边远景区村民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真正把景区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风景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我们提出了"景乡一体化"的全新理念,即以保护第一,以人为本,统筹景乡发展,走出景乡保护、管理、发展的一体化路子,增强景区的凝聚力、综合经济实力和带动力,进而促进景区科学和谐持久发展。   主持人: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峨眉山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证旅游服务质量呢?

  马元祝:服务质量是旅游行业的立身之本,为此我们提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着力提升旅游软环境。同时还通过实施ISO9001、ISO14000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峨眉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努力,峨眉山在历次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比中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第一名、中国风景名胜区游客满意十佳、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佳单位、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最受群众喜爱的十大风景名胜区等。

  主持人:刚过去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再次考验了我国政府的应急救援机制。你们峨眉山是否有相应的应急救援机制呢?

  马元祝:这次雨雪冰冻灾害,峨眉山也遭遇到了,但我们的损失并不严重,因为峨眉山过去遇到过类似"雪灾"后,有了一系列应急机制。那是在1999年春节期间,自驾游开始兴起,当时我们没有对自驾车上金顶作任何限制,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应急机制,等大批小车上山后,突然遭遇暴雪天气,大批游人和小车无法下山,堵塞滞留在二十多公里的下山公路上,冰冻和饥饿威胁着游客。后来我们及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使这一危机得以及时化解。自此以后,我们下决心建立一套应急救援体系。一是建立了冷线游客登记、护送制,二是建立了交通分时、分段、分类管理制,三是建立了片区应急救援服务制,四是建立数字化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通过这些应急机制的建立,充分满足了景区应急管理需要。特别是我们运用数字峨眉山这一现代科技的力量,对景区的生态资源、通讯交通、游客流量和保障供给进行实时监控和安全分析,让我们能在最早时刻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险情。这次的雨雪灾害发生时,我们通过数字峨眉山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了高压线上的浮冰,发现了一些文物保护建筑可能遭到的损害,及时进行了预防和处理。景区没有出现一次停水断电,没有出现文物建筑受损,更没有出现游客安全事故。

   主持人:作为来自世界遗产地峨眉山的人大代表,你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有什么建议呢?

  马元祝:从峨眉山申遗成功到现在已有十年,这期间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脏、乱、差"整治,到旅游设施整治、环境整治以及人文环境整治,关注的内容逐渐从遗产自然物质环境到遗产人文精神环境,保护利用的范围扩大了。从这一方面讲,遗产保护从物质层面到精神的转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和领会遗产地精神和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遗产保护的措施和策略的合理性。同时,在遗产保护的方法上,我国仍缺乏对遗产地各种活动的规范、指导和管理,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因此需要加快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


编辑: 孙丽
 

  两会服务台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网民议政 更多>>
·菜价低些 房价降下 兰州老百姓最关注10件事
·代表委员,勿挂虚衔 敞开胸怀,努力建言
·网民期盼:严监管多利好 迎股市春天
·网民期盼:收入赶超物价 房价还得降
·网民期盼:节能减排 让天更蓝水更清
·网民建言:把握机遇,请带重庆搏起来
·网民期盼:廉正清风 振奋百姓精神
·网民期盼:养老医疗有保障 心才踏实
  高端访谈 更多>>
  我们今天请到的客人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 [详细]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谈参政议政 心态认真负责
·关牧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徐沛东:为北京奥运创作一首特别的五重唱
·崔臣:挖掘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潜力
·郑祖康:建议对CPI进行预报
  辉煌内蒙古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