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代表:老人妇女成主体 谁来建设新农村?

新华网   2008-03-12 15:30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李钧德、杜宇)“现在农村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都是‘386170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谁来建设新农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三门峡市市长李文慧呼吁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李文慧代表说,近几年,中央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政策、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资金和政策落实以后,目前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的不断加快,大量年纪轻、文化高、头脑活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

  据调查,目前河南农村留守的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0.2%上升到2006年的54.8%,而30岁到40岁的青壮年所占比重则由27.8%下降到22%。在留守农村的人员中,还有不少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患有疾病不能正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截至2006年底,在河南农村留守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仅占13.7%。

  李文慧代表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农民队伍,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说,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素质亟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针对上述情况,李文慧代表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这是激发新农村建设“原动力”的治本之策。

  为此,李文慧代表建议:一、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像抓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一样,有计划地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把培训班办到乡、办到村、办到田间地头,把广大农民培养成农业专家和致富能手。二、在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服务的基础上,鼓励有成就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资金、信息、技术、管理,乃至新的思想观念带回家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在高校开设专业培训课堂,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实际的“订单培养”“公司+农户”等培训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致富带头人。


编辑: 孙丽
 

  两会服务台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网民议政 更多>>
·菜价低些 房价降下 兰州老百姓最关注10件事
·代表委员,勿挂虚衔 敞开胸怀,努力建言
·网民期盼:严监管多利好 迎股市春天
·网民期盼:收入赶超物价 房价还得降
·网民期盼:节能减排 让天更蓝水更清
·网民建言:把握机遇,请带重庆搏起来
·网民期盼:廉正清风 振奋百姓精神
·网民期盼:养老医疗有保障 心才踏实
  高端访谈 更多>>
  我们今天请到的客人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 [详细]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谈参政议政 心态认真负责
·关牧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徐沛东:为北京奥运创作一首特别的五重唱
·崔臣:挖掘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潜力
·郑祖康:建议对CPI进行预报
  辉煌内蒙古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