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东临吉林省,南接辽宁省,属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交汇处。
通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和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
|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原为哲里木盟,1999年撤盟建市。全市总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0万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地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与东北和京津唐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交通便利,有6条铁路交汇,通辽站是全国40个铁路重点枢纽站和14个编组大站之一,4条国道公路贯穿境内,2007年通辽经赤峰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将开通。通辽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煤炭总储量130多亿吨,主力煤田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十三个大型煤矿基地之一;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
“十五”以来,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6%,2005年达到326.4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3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3%,达到26.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18元和7680元。初步形成了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及氯碱化工、玉米发酵及蓖麻化工、食品、医药和建材等六个优势产业。
“十五”期间,通辽市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原始草原、沙漠风光、民族风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骨架的旅游格局。200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15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7亿元,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通辽正着重打造的是特色民俗旅游“牧家乐”,“牧家乐”民俗风情旅游的主题是——“当一天牧民,做一天蒙古人”,以亲身体验蒙古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牧民同吃同住,感受草原文化和草原生活,做一个真正的蒙古人。
“十一五”期间,通辽市将按照“建成草原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的奋斗目标,全市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以“科尔沁文化旅游名称”为品牌,重点打造一条旅游中心线、四大旅游区域和六大旅游精品线路,把通辽市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新兴的旅游热点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