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质量结构层次合理,景观类型齐全,绚丽多姿,特色明显,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优势和条件。在全国旅游资源单体类型分布中,主类分8种,我市有8种,占100%;亚类分31种,我市有27种,占87.2%;基本类型分155种,我市有77种,占49.7%。旅游资源大致可概括为绿、兰、禽、野、情、史。
绿,有乌拉特草原、河套田园风光以及乌拉山大桦背天然次生林。辽阔的乌拉特草原是全区九大草原之一,面积达509万公顷,草原上广泛分布着优质牧草、耐旱灌木和药材。看,一望无垠的草牧场上,有明镜般的湖泊、水库,奔腾的蒙古马群和云朵般的羊群,有洁白的蒙古包,更有热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听,耳边飘荡着草原儿女们或粗犷豪放或深情悠扬的歌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阔的北国游牧图,苍茫浩瀚,美不胜收。河套平原得黄河水自流灌溉之利,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美誉,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和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内享有盛名的瓜果之乡。“田成方、渠成网,路宽广、树成行,房明亮、棚采光”的喜人景象随处可见。夏季来此,瓜香飘香、麦浪滚滚,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饭,干一干农家活,共享农家生活的惬意与满眼丰收在望的喜悦。乌拉山大桦背国家次生林自然保护区,是林业部92年确定的全国45个国家森林公园中最大的一个。其海拨高度为2322米,暑期昼夜平均气温在12°。蓝色的湖泊。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和中国北方少有的鸟类观赏点,素有“塞外明珠”之美称。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和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的重要节点,已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并申报成为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大漠明珠”纳林湖、乌兰布和沙漠三湖、草原上明镜般的湖泊以及美丽如画的镜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将巴彦淖尔妆点的更加温婉多情。
珍禽异鸟。栖息在乌梁素海的鸟类,有180多种1000多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48种,目前已建成隐蔽性观鸟台3个、补饲点6个、监测点1个,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少有的鸟类观赏区;纳林湖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鸟繁殖场所、迁徙途中的补养基地,栖息着100多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和地方保护鸟类白天鹅、黑天鹅、灰鹤等。
戈壁自然野趣。我市戈壁主要分部于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境内,北部的高原荒漠戈壁为特种旅游协作区。戈壁滩上90万亩梭梭林和野驴保护区保持了尚好的原生状态。戈壁滩上出产的戈壁石,以其独特的造型吸引着各地的奇石爱好者。
少数民族风情和边疆情趣。乌拉特草原上,热情、好客的牧民将圣洁的哈达举起;洁白的蒙古包内,醇香的马奶酒、鲜美的奶茶、肥嫩的手把肉,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尽享浓郁的蒙古族民族风情。边境旅游,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境,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有着368.89Km的边境线,可开展边境荒漠探险旅游。邻国蒙古的异国风情也是我市重要的旅游景观和延伸的旅游资源。
丰富的历史遗存。河套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在现今乌前旗、乌后旗、乌中旗、磴口县乌兰布和地区就有人类的祖先居住;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具备北方草原荒漠地区自然经济形态的特点,处于“旧石器”文化时代。凿磨在阴山崖壁上的阴山岩画,绵延340公里,遍及20000多平方公里,其年代上至青铜器时代,下至战国、秦汉,从日月天体到人神兽禽,各种形象逾数万幅。这些岩画是猎牧先民们的历史写照,更是巴彦淖尔极为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巴彦淖尔地处北疆,是古长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乌拉山赵长城、小佘太赵长城、小佘太秦长城、乌不浪口秦长城、乌拉特后旗汉长城;我市境内有众多的古汉墓群,出土有大量文物,其中出土的数枚镶嵌在漆器口沿上的金银动物生肖像和一枚“第二”字样的“权钱”,是汉古墓出土文物中的珍品。
维信草原高尔夫度假村,其高尔夫球场在西部五省区唯我独有,位列世界五大草原高尔夫球场之一;磴口三盛公黄河枢纽是亚洲最大的闸坝工程,奔腾的黄河在这里被驭服,浇灌着河套850万亩粮田;佛教红教派阿贵庙在民间享有盛誉;还有集中展示河套酿酒文化的河套酒文化博物馆,以及“河套文化艺术节”、“中国河套蕃茄节”等特色浓郁的地方节庆活动,这些资源都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巴彦淖尔市地处中蒙边境腹地,是自治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地区之一,是华北与西北的重要连接通道,位于“呼包银”经济圈的辐射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塑造“黄河明珠、塞上水城”,及“河套文化源泉,阴山草原故乡”的旅游主题形象和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