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来源: 腾讯-教育频道  2008-04-16 15:12 打印本页】  【字体:  

《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腾讯教育第一时间连线《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女士,她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谈了自己的感受:

  我今天一早就把各项工作准备好,早早地就坐在电视机前,然后很专注地来收看温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时,说到“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听到这句话,我首先是非常激动,再就是非常认同。

  作为一个关心教育的记者,也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对这几届政府在教育上所做的工作,我经历了全过程,是很有体会的。在2002年的时候,我随教育部到江苏进行基础教育的考察。在此之前,国家正在安徽进行费改税试点,但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一旦地方政府停止向农民收费以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立刻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仅安徽一个省的经费缺额就达到13亿之多。据说,朱镕基总理得知情况后非常意外,他说,弄了半天,解放几十年了,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都是由农民自己拿钱完成的。2002年教育部的全年工作安排中本来没有安排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就是因为这件事情,临时决定专门召开一次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记得这年5月份的时候,当时的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一个在开幕式上讲话,一个在闭幕式上讲话,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呢?因为我当时做了一组报道,第一篇题目就是《政府的肩头责任重》;第二篇题目是《教育经费应该向谁倾斜》;第三篇是《尽最大可能优化教育资源》。报道发表以后,我立刻受到上级领导的盘问,甚至问我的报道是不是在攻击政府,并且不再让我的文章在一版见报,要求我多写点“亮点”。

  我想,作为记者我们都应该有历史感,应该向公众反映最真实的情况。有段时间,我们政府宣告: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两基”。但我们到农村发现,很多的中学生实际辍学了。我自己就到四川内江采访过十多个那些结伴出走的初中生。当时还有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袁桂林教授对东北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所做一个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是,初中学生的实际辍学率达到了46%多。每当有这种声音发表出来的时候,记者和学者总是会受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严厉批评,认为是在给政府脸上抹黑。

  我们承认国家仍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解决。但是我们觉得政府任何时候都应该实事求是。所以我非常认可这一届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们不仅是把民生的问题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比如说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让1.5亿处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等;还有西部“两基”的攻坚计划顺利完成,建立并完善了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等等。最近,我们报社搞了一个“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得到了特别强烈的反响。70多所学校给我们组织来了稿件,几千名学生写来征文,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国家的这个政策就像阳光雨露给他们心灵上的滋润,让他们不仅是生活无忧,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他们和哪些家庭富裕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他们不再那么自卑,甚至由自卑转为自信。所以,实事求是的作风让政府更加务实,更加能为老百姓办实事。

  另外,我自己去年随教育部组织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行”记者采访团走过全国很多地方,在实际考察中我发现,政府的政策好不好,其实老百姓心里都知道。像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师范生、向职业学校倾斜等好政策的出台,让老百姓真正享受了实惠,他们是拍手叫好的。现在来看,这一届政府不仅是具有一个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更重要的是在上一个五年中,大幅度地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温总理说得好,没有教育的提高,就没有民族的未来。政府把教育的问题提到重要的位置,而且注重落实,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讲,这是一个最大的福音、最大的民生。

  总理今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后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具体要求,正是我们所期盼的。上一届政府做的所有的工作,最主要是解决了政府的责任、教育的投入以及教育外部环境的改善问题。本届政府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新近问世的一本题为“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的《中国教育蓝皮书》(2008)已经谈到了这种企盼。该书主编认为,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说通俗一点,这个拐点就是要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到今天的上好学。

  也就是说,当教育的外部问题解决了以后,教育的内部问题就体现出来了。所以,下一阶段,我们要提高教育质量。而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提高质量应该是全面的,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全都应该提高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当然离不开国家投入。比如,农村寄宿学校的学生虽然有学上了,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困难没有解决;很多的农村代课教师的薪酬也还没有到位,许多代课教师没有的到历史应有的尊重,随时面临被清退的威胁……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特别提到了国家还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而且这次的力度也很大,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让人非常鼓舞。其实去年年底,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湖北视察的时候,已经透露了这个信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我们的政府首先是一个法治的政府。因为国家的《义务教育法》颁布了,政府确确实实是要担负起义务教育的责任;另外,我认为这一步也是在为今后的一系列改革如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鸿沟、打通地域限制,方便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等等在作基础准备工作。从理论上讲,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必然会促进其他社会公平的实现。

  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未来的教育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尤其是对青年人来说,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将会受惠于这些好政策。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过时的话题。

 
关闭此页 魏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