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乡:生态文明让农村美起来
 
来源:   2008-04-19 21:46   【字体:  

  新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夜景

  新栽的3000多株迎春柏整齐地立在入村道路的两旁,干干净净的1500多米长的入村大道,还没有进入卫辉市新村就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的村庄越变越美了。今冬一场新的建设热潮正在新乡市广阔的田野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他们为广大的农民在寒冬中带来了春意。2007年12月21日起,该市全面展开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潮,“生态文明”从没有像现在和农民的心如此贴近,如今这场建设活动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改善着群众的居住环境、出行条件和生活质量。   

  启动: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发展的战略高度,河南省又把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列入了2008年省委、省政府对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站在新的历史时刻,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农村做起,从生态文明村建设入手,在全市开展一场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把全市农村初步建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新社区,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让广大的农民活得越来越滋润。

  新乡市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农村人口370多万,虽然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状况差,特别是黄河滩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但是近两年来,由于该市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四清五改一建”(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清广告,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的“四七九”民心工程;以和谐理念、科技文化、政策法纪“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和谐社会建设集中教育活动等等,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文明意识得到加强。

  “我们就是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村,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的延伸,加快据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改善农村生态,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农民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消费方式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说。确实,目前全市各项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产业聚集区框架初步建立,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势头良好。300多个中心村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100多个村基本达到了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新乡市新农村建设已具备了向更高层次、更高要求、更高目标、更高水平迈进的基础。

  据市农办的有关人员介绍,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集中进行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村庄绿化、植树造林,以“办好四件实事、完善七大体系、建设九项惠民设施”为切入点。〔四件实事: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电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提高沼气入户率。七大体系:即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体系、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农村社会管理及治安防控体系。九项惠民设施:每个县(市)建立一所职业教育中心,每个乡镇建设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每个村建设一个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中心)、一个文化大院、一个便民超市、一个卫生室、一个党员远程教育室,每个乡村都要建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村村实现“三通”——通电话、通宽带、通光缆〕。做好“四清五改三建”(清垃圾、清违章、清污泥、清广告,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园、建节能住宅)。着力实施“八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确立一个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建设一处多功能的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通信“三通”;创建一个洁、亮、绿、美的环境;完善一套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一套农村集体财富积累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走平坦路、栽生态林、住节能房、饮干净水、用沼气灶、上卫生厕、看放心病、度安乐年、议自己事、做文明人”的目标。

  大干:容村村貌初步改观  

  虽说是寒冬时分,可是在凤泉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热潮正在全面展开,村庄内大家都在忙着清除垃圾,制订保洁制度,栽树种花。“活动刚刚开展半个月,没想到群众的热情这么高,春节前我们准备大干20天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植树造林为突破口,争取春节前村容村貌拥有明显改变。”凤泉区农办的同志刚刚进行了督查,他们说,以前搞活动是他们追着村里搞检查,这场活动是村里追着他们要加快。“现在村上整得这么得劲,我以后可要活个得劲呢。”金灯寺村是凤泉区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庄,以前就已经投资近300万元进行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又花十几万元买了女贞、雪松、百日红等行道树,村内的十几条路,路路都有了绿化带,70多岁的尚九功亲历了这些变化,高兴地说。耿黄乡则提出了村村有绿地、有游园的目标,生态文村建设对于广大农村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好事。

  据了解,新乡市将首先在市区、县城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产业聚集区和8条快速路两侧范围内的村,新乡县、唐庄镇、冀屯乡和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政府所在地的村以及规划的中心村严格按照一类村标准建设,实现突破。任务分解以后,各县(市)、区比照市里的制订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纷纷在市里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拉高标杆,有的在市里要求的样板村的基础上更是翻倍加压。共建、共享、共荣,农民们欢迎,各行各业积极性高。获嘉县第一批90个生态文明村全部明确了驻村单位的帮建,凤泉区82家企业提出对38个行政村实施帮扶。

  “让大家生活得干净一点,舒适一点,工作更好做了。”卫辉市安都乡斜道村是个只有260多户人家的小村,长约百米的文化墙,打扫得整整齐齐的街道,门前门后的绿化,就是那么舒心。村支书介绍说,以前他们村上在统一规划建房问题上有矛盾,现在看着村里建设的劲头,群众也有了心劲,不少人都在按规划翻盖新房。据了解,现在该市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已全面展开,全市实现了冬季绿化大头落地,整修村内道路20多公里,清理污泥、垃圾、建筑材料50多万方,拆除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新安装路灯4000多个,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目标:让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新乡市生态文明村建设有具体的任务和内容,其中包括生态规划编制管理、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十几项内容,从2008开始,用三年时间,将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不同层次的生态文明村。按照“连线(片)式、环城(镇)式”创建要求,2008年以“四级区域、六区环城、八路沿线”为重点,建成一类生态文明村1361个;2009年建成各类生态文明村1335个,75%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2010年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四级区域”即县城规划区内的村、重点镇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聚集区内的村、“一县一镇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进行创建。“六区环城”即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新乡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新乡工业园,发动其所在地的村开展创建。“八路沿线”即组织发动新—辉、新—延、新—原、新—获、新—长北线、新乡—小冀、新乡—凤泉、新乡—卫辉八条快速通道沿线的村搞好创建。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村,使全市农村基本具备“五个标志”,实现“六个一体化”和“四个城市化”,切实改善农村生态、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五个标志”:一是村内村外凡2平方米以上空地都要栽生态树,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周有林。二是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入户率要达到60%以上。三是污雨水和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以村为单位建立生态污水处理园和村容村貌保洁长效机制。四是通过试点示范,在新建住宅逐步推广实施以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节能房推广工程,示范村和重点村要有2户以上节能住宅示范户。五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基本具备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功能。“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劳动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四个城市化”:农民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消费方式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
关闭此页】编辑: 孙丽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