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抓‘三基’工程建设,解决固本强基的问题,盯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这是我们基层盼望已久的大好事”。呼和车站中心所所长张宝平和政委姜学民谈及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情况时立刻显得神采奕奕,完全沉浸在激情创业和成功收获的遐想之中。
处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车站,是来自五湖四海各方宾客汇集内蒙古大草原的重要通道。呼和车站中心派出所承担着保卫铁路运输生产和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集宁铁路公安处派驻在呼和浩特车站的基层实战单位。
作为呼和车站中心派出所改革发展的领头人,所长张宝平、政委姜学民对这支队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用卓见的才华胆识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这片土地,并被这里的民警和群众拥护爱戴。
一位民警饱含深情的说道:“呼铁公安局有这样心系基层、心系民警的好领导,他们为了派出所的改革发展呕心沥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本职工作呢?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我们心服气顺,再苦再累也心甘”。
所长张宝平,作风扎实,善于思考,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言谈举止中透着干练和睿智。政委姜学民,待人诚恳,亲和力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他们认为:呼和中心所之所以从落后走向前进的全新发展时期,完全是围绕公安部“抓基层,抓什么,怎么抓?打基础,打什么,怎么打?苦练基本功,练什么,怎么练?等一系列重大原则的创造性探索和经验积累。
改革用警制度激发队伍活力
金瑞明,呼和车站中心所值勤二队队长,作为出席公安局、处多年的先进典型,他所带的队伍也被派出所推选为标杆警队。他说:“我在呼和中心所工作已经15个春秋,亲身经历了派出所的发展变化和风雨历程。但是,在今年公安部开展基层基础建设以来,这里的变化令我目不暇接,尤其是警务机制改革的推行,特别振奋人心。
长期以来,民警队伍存在晋升、提级论资排辈的现象,干部队伍存在着交流不畅的现象,致使民警缺乏责任意识,队伍缺乏生机活力,制约了公安事业的发展。
2006年,公安局、处党委对基层派出所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人事制度改革,呼和中心所就是新调整的领导班子之一。
所长张宝平和政委姜学民就是在呼和中心所发展举步维艰的困境中走马上任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长张宝平和政委姜学民到任后就沉入一线,座谈、调研、查访,对管内治安形势和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在用人机制上打破旧框框,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金瑞民曾经带领的值勤队中,就有2名民警当选为警队长,5名民警当选为警长。
杨大庆,36岁,2004年才调入呼和中心所工作。他说:“这次党支部采取的民警自荐、所领导推选、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警队进行优化组合,使我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竟当选为派出所的一名警长,这是我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他十分坦诚的直言内心那份成功和喜悦。
新机制的施行,使广大民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岗位危机。
“所党支部的工作是务实公平的,我们的队伍需要这样的“手术”,我本人就是一个被治愈的‘患者’”。个子不高却透着机灵的杜化捷,谈及自己在派出所警队优化组合中被淘汰的情形时显得有些羞愧。“落聘是一种阵痛,我当时也很消沉,但是我在阵痛中反思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所长、政委多次找我谈心谈话,并对我们这些落聘的民警进行了集中教育培训,使我重新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今年7月我被安排到追逃组工作,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杜化捷简直象变了一个人,日夜坚守在追逃岗位上,从不叫苦喊累,3个月内就连续抓获3名网上在逃人员,名列派出所缉逃排行榜之首,我们现在对他可是刮目相看了”周围的民警对杜化捷的变化更多是惊诧之余的敬佩。
“警务机制改革是搬走铁交椅,取消大锅饭,让每一名民警时刻感觉到压力,时刻感觉到责任,增强公安队伍战斗力、凝聚力,把呼和中心派出所打造成百姓信得过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必然选择”。从所长张宝平高亢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他对“三基”工程建设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今年暑运期间,也是呼和浩特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 举行之际,各种规模宏大的经济盛会在水草丰美的黄金季节也纷纷涌向内蒙古大草原。呼和浩特车站迎来了历史客流高峰的最大考验。呼和中心所全体民警凭借着改革发展注入队伍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坚守岗位,热情为民,比作为,比奉献,圆满完成了暑运期间的安全保卫任务,多次受到自治区、铁路局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成为首府窗口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网格管理凸显实战效能
“警力资源分散浪费,勤务方式僵化保守,缺乏实战性和灵活性,静态化勤务特征明显,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开展工作,这是旧的警务机制运行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运行质量不高、警务成本浪费的一个弊端。”政委姜学民语重心长地告诉笔者。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党支部从整体警务战略出发,按照“网格管理、岗责明晰”的原则,痛下决心,在勤务模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启动实施了网格化警务,派出所按照治安管控需求,将候车室、站区、沿线重新划分为6个警务区,实行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车站治安的打、防、控能力。
“网格化警务既解决了警力资源分散浪费的问题,又提高了旅客群众的见警率,各岗位民警可以相互策应,整体联动,形成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模式。”值勤三队队长包智宏谈到网格化警务的作用时,显得异常兴奋。
“卓资山有一位常年在列车上拾捡违治人员,70多岁了,呼和车站是她经常中转的地方,我们以前清理她可费力不少,可是这头清理出去,那头进来,效果很不理想。”包智宏向我们讲了一个曾经令他头痛的治安管理难题。
“网格化警务使各岗点民警互相联动,信息互通,民警如果发现各类违治和刑嫌人员立即进行清理,并及时将信息告知各岗位民警和护路民兵加强防范,车站治安大为改观。例如现在,这位违治人员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民警和护路民兵的身影,见到呼和站管理严密,几乎无空可钻,也就放弃了从呼和站上车拾捡的想法。”包智宏也因此如释重负。
“工作随着客流走,警力跟着警情走”,哪个责任区的治安状况复杂,就使哪个责任区警力相对充足,使之不仅要有数量上的“多”,而且应达到质量上的“优”。所长张宝平对工作总是不满足,他又瞄准了网格警务的扩展之路。
在车站的走访中,不少经常过往呼和浩特车站的旅客群众反映:“过去人们常说‘火车好坐,呼和难过’,找个警察办事都很困难。现在可是大变样了,呼和车站的铁路警察工作认真负责,见到他们在身边,感觉安全多了,民警的态度好多了,办事也方便多了。”
从派出所的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网格化警务实施的成效:2006年呼和车站各类可防性案件迅速递减,刑事案件发案49起,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抓获票贩子19名、打掉团伙2个,捣毁窝点5个,涉案车票261张;收缴车票73张,假票8张,总价值一万四千余元,创造了历年打票工作的最高记录;缉逃工作在6至10月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5名,较实施网格警务前提升了200个百分点;旅客群众的满意率达96.8% 。
科技强警跨越信息警务
从集宁铁路公安处美观实用的主页左下方,可以点击到:《基层所队管理系统》、《集宁铁路公安处刑嫌/违治人员乘降车信息管理系统》、《集宁铁路公安处货盗信息管理系统》及《集宁公安处执法办案管理系统》、《集宁公安处视频监控系统》、《集宁公安处干部管理系统》……一系列信息资源库,逐步构建着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警务信息平台。
集宁铁路公安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原则,全面实施“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情报网上判、台帐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网上联机办文、办事、办案机制,把科学、信息技术渗透于公安机关实战、保障和决策的各个方面,应用于打击、防范犯罪和公安业务、队伍管理各个工作环节,形成一种全新的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警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