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大会盛况 | 专家风采 | 草产业展示 | 内蒙古博览 | 论文专著 | 内蒙古风光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 > 内蒙古风光 正文
名胜古迹——昭君博物院
内蒙古新闻网   08-06-25 21:21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在呼和浩特、包头一带,民间流传有关昭君及昭君墓的传说和神话很多。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为了汉匈之间的民族和平,自愿下凡来到民间,与单于结为夫妻,造福人民。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

  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是由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平的形势下,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促使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匈奴境内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王昭君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个献身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两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八大景之一,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0余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占地1.3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之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从(土字旁“从”)”,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200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昭君墓进行了扩建工程,景区面积从原来的95亩增加到200亩。三期扩建工程是呼和浩特市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文化大市,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是象征民族团结,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又一座历史丰碑。

  昭君博物院参观内容:主要有汉代阙门、嫱云浮雕、董必武题诗碑、神道石像生、青冢藏墨、单于大帐、墓表、历代诗碑廊等。

  董必武题诗碑:1963年10月,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视察昭君墓写下了一首讴歌民族友好的绝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青冢牌坊: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书写。

  和亲铜像:广州美术学院雕刻家潘鹤于1987年创作,高约3.95米,重5吨,表现了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庆典时,双双骑马向西而行的历史性场面。

  嫱云浮雕:内蒙古博物馆雕刻家张恒于1997年创作,长10米,宽6米,表现了昭君和单于与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

  单于大帐:仿匈奴王庭所在地,主要演出以昭君出塞、民族团结为主的大型文艺表演,充分展示匈奴文化的丰富内涵。

  神道石像生:神道全长380米,宽20米,在其两侧分列二十对石像生,它们以出土的匈奴人生活息息相关。

  匈奴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体以古朴的草原游牧民族风格为表现形式,具有东西文化交流的特色,顶部为匈奴王冠——雄鹰展翅青铜装饰物。陈列内容以出土文物,文献资料及其他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示匈奴历史文化的全貌,让读者通过了解匈奴历史和汉匈关系,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

  和亲园: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体为汉代风格,顶部为汉代出土文物——仙人承露青铜装饰物。内部功能为游客接待中心,以餐饮、娱乐、工艺品为一体,通过多媒体影视厅让游客更多了解昭君文化。

  昭君纪念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昭君宅、昭君祠堂两部分组成,按1∶1的比例,从昭君家乡建筑复原,通过院内建筑及其文物陈列,让游客如身临其境,充分了解昭君家乡生活和风土人情。

  青冢藏墨:建筑面积为430平方米,仿清代勾连式风格,主要陈列解放后社会各界人士歌咏昭君的书画作品。

  近年来,昭君墓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每年吸引着4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先后接待了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知名人士,成为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99年,由昭君墓景区发起的昭君文化节,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一年一次的文化节日活动。“昭君文化”成为呼和浩特市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曹静
大 会 概 况
  国际草地大会(简称IGC)和国际天然草原大会(简称IRC)是世界上草学界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术会议组织,对促进世界草学术交流、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个组织...【详细】
大 会 日 程

时间:6月29日至7月5日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6月22日——6月26日参加会前考察的代表进行会前考察;
6月27日与会代表赴呼和浩特市;
6月28日——29日与会代表参加专题研讨会...【详细】

内蒙古博览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 环境保护
公共事业 人民生活
呼和浩特市 包 头 市
鄂尔多斯市 乌 海 市
呼伦贝尔市 赤 峰 市
乌兰察布市 通 辽 市
锡林郭勒盟 兴 安 盟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盟
二连浩特市 满洲里市
草产业展示

·绿友集团
·内蒙古小肥羊肉业

·北京金元易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科尔沁牛业
 
 
蒙ICP证:05000481 号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