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大会盛况 | 专家风采 | 草产业展示 | 内蒙古博览 | 论文专著 | 内蒙古风光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 > 内蒙古草产业 正文
我国牧区草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内蒙古新闻网   08-06-25 22:02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随着国家草地生态安全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牧区的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到自然资源条件、牧区分散的经营方式、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的制约,牧区草产业的发展还是不能尽如人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专家建议,加快牧区草产业发展,应制
定科学合理的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草产业龙头企业、提高草产业科技水平和扶持水平。

  我国牧区草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草原地处大陆沙漠的外围,草原总面积约为58亿亩,除了作为草地畜牧业的生产基地以外,还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因开垦草原、超载过牧、气候变暖等原因,我国草原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到了东部地区。在这种状况下,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建设措施,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草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牧草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随着近年来天然草原保护、围栏建设、畜棚建设、防灾基地建设、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飞播牧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大批与草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种草规模不断扩大。据了解,1994年——1999年间,青海省牧草种植面积连续5年徘徊在100——110万亩之间,但自2000年以后,牧草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牧草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350万亩。

  我国第一大牧区内蒙古近年来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给全区的饲草饲料产业化带来了机遇。目前,内蒙古人工草地保有面积已经达到4000多万亩,饲用灌木保有面积也达到了2000多万亩。

  新疆是我国北方草地牧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科技人员多年培育,新疆大叶苜蓿、阿勒泰杂花苜蓿、新疆伊犁蒿等18个新品种通过了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重要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2001年以来,国家先后在新疆投资建设了6个牧草种子基地。在现有的基础上,新疆制定了人工草地建设目标规划,预计至2010年,建设人工草地3000万亩。

  自2000年以来,发展草产业被作为甘肃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发展大突破的三大工程之一。作为农业部指定的牧草开发基地,甘肃省人工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草产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品种资源开发、种子生产及推广、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地区将草产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草产业呈现出政府支持引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自我发展型、群众自我发展的种草养畜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加快了草产业的发展。

  草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草产业规模经营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

  1、科技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不足,草产品品质和效益都很低。以内蒙古为例,这个区的人工草地保有面积虽然达到了4000多万亩,但单位面积产量并不高,仍属于广种薄收。

  据了解,目前我国牧草的集中生产区并未真正形成,不利于充分发展科技技术满足牧草生长的特殊要求,从而提高牧草的单位面积产量。

   2、牧区偏僻的地理环境、分散的经营方式制约了草产业发展。由于受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牧草种植地域分散、规模小、品种多而杂。目前,青海省牧草种植区大部分均为小面积种植,收获的牧草也大多以自用为主,难以大规模发展草产品加工业和发挥规模效益。

  另外,牧区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人口科学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也造成了草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生产良种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成本高等问题。据调查,青海省由于各地牧区的牧草收割、运输机械设备没有配套发展,很多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牧草无法收获,造成牧草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一些地区草产品的加工设备落后,生产的草捆类产品重量轻、体积大,使得草产品的运输费用甚至超过了草本身的销售价格,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3、牧草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牧草品种单一,品质不高。由于体制的制约和法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牧草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加上草种繁育体系存在缺陷,生产的草籽品种混杂,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有效积温和降水量本来就不足,加上牧草品种单一,品质不高,大规模开展人工种草更受到了限制,就目前比较成熟的种草技术来看,广大牧区适宜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十分有限,且品质较低,影响了草产业的发展。

  专家预测:中国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中国农科院预测,我国草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以国际市场而论,目前对紫花苜蓿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为了降低畜产品生产成本,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想从我国进口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苜蓿产品,且需求量很大,以往这些国家主要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地进口,我国苜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就国内需求而言,东南沿海一带崛起的奶业、肉牛业等对批量稳定、质量优良的草产品具有很大的需求,另外,我国目前近5亿头只牛羊也需要大量的越冬饲料。青海省共有草食性牲畜2200多万头只,据统计,每年牲畜饲料缺口在3亿公斤左右,同时由于三江源生态保护、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以及舍饲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草产品的需求也将回越来越大,草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多方努力、多种举措推进草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草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专家建议,加快牧区草产业发展,应采取制定科学合理的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草产业龙头企业、提高草产业科技水平和扶持水平等措施,推进草产业快速发展。

  1、制定科学合理的草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制定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发展目标和不同区域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不同类型的牧草产业化加工生产基地,推动草产业发展。

  2、大力培育草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发展规模种植,培育龙头企业,提高草产品加工水平,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扶持草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从牧草良种推广、种植收获加工机械、仓储等环节给予支持,拉动草产业快速发展。

  3、加大草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草产业科技水平。要加大牧草良种、种植技术、收储加工利用技术的推广,达到饲草料科学种植、合理搭配、种养结合、增产增收的目的。加大对优良牧草种子研发和扩繁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适应性强、品质优、产量高、易商品化的草产品。

  4、制定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曹静
大 会 概 况
  国际草地大会(简称IGC)和国际天然草原大会(简称IRC)是世界上草学界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术会议组织,对促进世界草学术交流、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个组织...【详细】
大 会 日 程

时间:6月29日至7月5日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6月22日——6月26日参加会前考察的代表进行会前考察;
6月27日与会代表赴呼和浩特市;
6月28日——29日与会代表参加专题研讨会...【详细】

内蒙古博览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 环境保护
公共事业 人民生活
呼和浩特市 包 头 市
鄂尔多斯市 乌 海 市
呼伦贝尔市 赤 峰 市
乌兰察布市 通 辽 市
锡林郭勒盟 兴 安 盟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盟
二连浩特市 满洲里市
草产业展示

·绿友集团
·内蒙古小肥羊肉业

·北京金元易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科尔沁牛业
 
 
蒙ICP证:05000481 号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