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七,当多数上班族还沉浸在春节喜庆的余温中时,云锦凤已带领她的团队与国际草地大会秘书长高登在呼和浩特市开始了新一轮的研讨和实质性工作。
此刻,包括内蒙古饭店、锦江国际大酒店等市内五星级酒店大厅显著位置的显示屏上,醒目地亮出“距离‘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开幕还有108天”的字样。世界草地的“奥林匹克会”一步步临近。
内蒙古召开草地学术界的“奥林匹克”
云锦凤,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内蒙古草业研究院首席专家。2005年对于云锦凤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年6月,国务院批准“2008年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将于2008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
至此,经过草学界同仁2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举办世界草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终于申办成功。云锦凤说:“这说明我们国力强盛了,有能力也有条件来举办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在洪绂曾、任继周等草学界前辈们不懈努力的基础上,会议申办成功,也算完成了几代中国草地学家的夙愿。”
国际草地大会(IRC)和国际草原大会(IGC)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术会议组织,每4年分别举行一次会议,在各大洲轮流召开,被称为草地学术界的“奥林匹克”。IRC已经举办过7届,IGC举办过20届。此前中国尚未取得过两个大会的主办权。
在云锦凤的办公室,记者见到办公桌上满是两个大会主席以及各参加国的各种信函,墙上挂着云教授和国际草地大会主席杰姆斯·欧儒克博士和国际草地大会主席韦雯·艾伦博士的照片。
谈起照片,云锦凤道出了在2003年申办大会时的艰辛。2003年7月,南非德班,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派遣,自治区组成了由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发为团长,内蒙古大学王明玖、乔光华、赵萌莉、贾克力为成员的内蒙古代表团,同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云锦凤为团长的中国草学会代表团一道参加了在此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草原大会(IRC),并向大会提交了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举办2008年世界草地草原大会的申请。
内蒙古代表团成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王明玖事后回忆说:“若没有代表团这些专家、学者们顶级的学科成就以及展示我国在世界草地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能力,申办这样一个国际大会是几乎不可能的。”
内蒙古归国博士们的草原情怀
云锦凤、王明玖、赵萌莉、李青丰、米福贵、韩国栋……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有海外工作或学习的经历,他们无一不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或工作条件投身于母亲的怀抱——内蒙古大草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奉献于草原。
王明玖这几天正忙着组织志愿者报名,并为大会培训英语翻译和生活服务人员。他说中国草学会把会议地点选在呼和浩特市,主要是考虑了内蒙古草地在中国草地中的代表性和重要地位,也看中了内蒙古草地科学研究、草业产业化发展、草地经济和草地文化发展、草地生态保护以及草地科学教育在全国的领先水平,更看中了内蒙古各级政府对办会的积极态度和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强的办会能力。
这些海归博士无疑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都有海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在国外,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再不断地把国内的一些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同行们交流,通过沟通和交流,一些国外的科研机构也愿意把一些项目引到中国来。
2003年南非德班大会上,中国草原学会会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赵萌莉因其在国际学术交往中的突出表现当选为国际草原会议连续委员会委员,她是中国目前首次获得该委员会委员的人。
国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毕业于新西兰梅西大学的博士李青丰近年来致力于本次大会关键工作——注册……
韩国栋、米福贵和刚从德国学成归国的王成杰都在积极为会议做着准备工作。
高规格盛会考验城市综合能力
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在世界第二大草原大国中国举办综合性草学国际会议,是中国首次向世界各国草原科学家展示我国草地资源和科学成就的平台;世界两大草地国际学术组织第一次联合召开会议,这是中国草学界对世界草学界做出的贡献,能促进全球草业工作者的交流合作。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国际会议,2006年6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新闻发布会。2007年4月28日,组委会于北京召开了新闻招待会,众多国际组织、外国使馆、各界人士以及在京的各大媒体200余人参加了新闻招待会。
高规格的另一面表现在人员上,会议首席顾问任继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导委员会名誉主任是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主任为邓楠、杨晶;大会组委会由中国草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组成。
经济学家形容说:“如果一个大型国际会议在一个城市召开,就好比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此语固然有些夸大,但预计2000多位国际草业专家齐聚青城,这着实将给这座草原大都市增色不少。
正如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发所说:“以内蒙古来说,举办IRC和IGC不仅仅是对草地科学研究方面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网络信息、会议设施、宾馆、饭店接待能力、社会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检验,可以使我们以大会筹备为契机,按照国标化的标准,使会议举办地呼和浩特及各考察点在各方面都有改善和提高,从而提高内蒙古的知名度,使内蒙古草地事业上个新台阶,把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引向深入。”
对这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呼和浩特准备好了吗?
“此次会议属全球性的会议,代表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有能力和信心把接待工作做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蒙古草原学会荣誉理事长雷·额尔德尼说。
王明玖在培训志愿者的会议上强调:“来自全球的信息化人士聚集呼和浩特,这对呼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和人力资源都是一次考验,我们所培训的志愿者既要有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又得有丰富的人文地理等知识,以便更完整地展示魅力青城。”
云锦凤给记者拿出几张国际会展中心的布展图,上面已经标明大会所需会场和布置情况。
“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后,呼和浩特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大型酒店的接待能力足以完成接待2000多人外国团队的任务,这一点,呼和浩特市已经准备好了。”自治区政府秘书长、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接待部部长乌兰巴特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