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大会盛况 | 专家风采 | 草产业展示 | 内蒙古博览 | 论文专著 | 内蒙古风光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 > 内蒙古草产业 正文
内蒙古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画面
内蒙古新闻网   08-06-30 17:41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保住蓝天绿地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其生态环境不仅关系着全区各族人民的福祉,而且关系到首都北京、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把生态建设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目前,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已具雏形,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果也较为突出,近8年来,项目区的森林面积增加1100多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800多万亩。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预言,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即将握手,并且将以不可阻挡之势吞噬鄂尔多斯高原。然而,鄂尔多斯人并没有向黄沙屈服,他们全民出动,营造沙漠锁边林,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治沙行动。如今,在库布齐沙漠边缘,一条锁边林牢牢固住了南移的风沙。人们形象地说,这是给库布齐沙漠穿上了绿裙子。在毛乌素沙地,小绿洲汇聚成大绿洲,大沙丘变成小沙包,绵延的绿色包围了沙漠。在两大沙漠即将握手处的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沙柳宛如绿色的海洋,林间草地葳葳蕤蕤,空气湿润清新,你简直无法想像这里曾经被沙漠围困。

  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护水源。到“十五”期末,黄河内蒙古段污染程度明显减轻,西辽河干支流污染情况大为缓解,海拉尔河保持了较好的水质,其它的内流河、湖泊、水库的水质稳定,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由39.7%提高到61.1%,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率由45%提高到83%。同时,全区还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90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367.59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11.5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在全国排名第一。

  “十五”以来,全区生态建设投资累计达200多亿元,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2.5亿亩,增加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189万亩,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47.98万公顷,造林成活率达85%。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14.8%提高到2006年的17.6%,逾2050万公顷。

  大家一起参与

  我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想彻底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需要鼓励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需要把防治沙尘暴、沙漠化与沙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利用当地的特色经济,帮助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在近10年间,一批顽强治沙、改变家园、呼唤绿色的英雄出现在内蒙古:殷玉珍、席宝力皋等。治沙英雄的出现,是内蒙古绿色回归的一个信号。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硬是凭借个人的力量圆了绿色梦。

  殷玉珍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河南乡尔林川村农民,从1985到1999年,她与家人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乌素沙漠腹地植树造林,治沙总控制面积达4万亩。2000年之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又治沙造林2万亩。到2002年,殷玉珍一家治沙总控制面积已经达到5.548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我国防治荒漠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20年来,她植树60万多株,筑防风沙障2万多亩,建成了近6万亩的绿洲。在她的带动下,当地有一大批农牧民承包荒沙,植树造林。

  席宝力皋,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镇农民。1987年,席宝力皋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看着在贫困的旋涡里挣扎的乡亲们和被风沙撕扯得支离破碎的家园,这个15岁少年的心里涌上一个念头:植树治沙,拯救家园,走上致富路。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一头扎进了茫茫沙海中,开始了艰苦漫长的治沙征程。几经劝阻无效后,父母被儿子的毅力和决心所感动,也随着年少志高的儿子走进了沙海中,与儿子一道苦干起来。

  要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开辟绿洲,谈何容易!没有开沟机,他和父母就一锹锹地挖树坑;没有浇灌设备,他和父母就一桶桶地提水浇树。他们每天的劳动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手磨破了,人累瘦了,他们不怕,但是沙漠的气候无常,有时一场风沙就会把他们所有的劳动成果刮得面目全非。那时,席宝力皋哭过,却从不气馁,倔犟的他反而更加坚定了治沙的决心。面对漫漫黄沙,席宝力皋深知,治沙应该依靠科学,只有科学规划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于是他几次请镇里的专业人员帮助规划设计,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扶持下,他在沙海深处开始了生态经济圈建设。

  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创业,席宝力皋不仅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自己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也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充满阳光的小康路。白音他拉镇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共建生态经济圈460多处,共计48万亩,昔日望不见边际的荒沙现如今全都披上了绿装,林木植被覆盖率恢复到30%以上,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建设沙地生态经济圈的模式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治沙止漠、增收致富的重要形式。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大 会 概 况
  国际草地大会(简称IGC)和国际天然草原大会(简称IRC)是世界上草学界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术会议组织,对促进世界草学术交流、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个组织...【详细】
大 会 日 程

时间:6月29日至7月5日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6月22日——6月26日参加会前考察的代表进行会前考察;
6月27日与会代表赴呼和浩特市;
6月28日——29日与会代表参加专题研讨会...【详细】

内蒙古博览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 环境保护
公共事业 人民生活
呼和浩特市 包 头 市
鄂尔多斯市 乌 海 市
呼伦贝尔市 赤 峰 市
乌兰察布市 通 辽 市
锡林郭勒盟 兴 安 盟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盟
二连浩特市 满洲里市
草产业展示

·绿友集团
·内蒙古小肥羊肉业

·北京金元易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科尔沁牛业
蒙ICP证:05000481 号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