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鸭绿江断桥——历史的见证
内蒙古新闻网   08-07-01 22:38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历史回顾:

  鸭绿江上本无桥,1905年,日本人确定在江上架设大桥,1909年5月,在朝鲜新义州一侧开始了基础施工,同时采取了边施工边与中国清政府交涉的办法,迫使中方同意建桥,次年4月,在朝方工程过半的情况下,迫于日本人的压力,腐败的清政府不得不同意日本人在中国一侧建桥,同年5月在安东(今丹东)进行施工,次年10月大桥竣工通车。大桥总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为便于船舶航行,中方第四孔架设旋转式“开闭梁”,这便是鸭绿江上第一桥。第二桥建于1937年4月,在第一桥上游,即现在的“中朝友谊大桥”,与第一桥并称鸭绿江上的“姐妹桥”。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英明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鸭绿江大桥则成了抗美援朝、支援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由于大桥在援朝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美方便千方百计对其进行破坏,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中方一侧残存四孔。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

  第一座大桥被炸断的同时,与其相邻的第二桥也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保卫大桥的安全畅通,安东铁路分局职工和驻军部队冒着敌机不断骚扰、随时轰炸扫射的危险,全力以赴抢修大桥,使鸭绿江大桥成为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同时,由安东军区防空司令部所属高炮17团,503团和13团第3营担负起守卫任务,组成完整的防空体系,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敌机来袭鸭绿江大桥共5391架次,多则每天3次以上,大都每批20至90架,大机群就达10多次。防空部队保卫大桥对空作战219次,击落敌机22架,击伤75架。敌机对江投弹虽逐次增多,但命中率却由10%降至7%以下,有力地保卫了鸭绿江大桥的安全。

  1953年7月27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全部撤出,从鸭绿江大桥凯旋回国,大桥头的“凯旋门”前,安东人民热烈欢迎光荣的志愿军。战争胜利后,朝鲜将第一大桥所属6孔残骸拆除,而我方所属4孔残桥带着累累伤痕,傲然屹立江上,供人凭吊,抚今追昔。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珍
相关新闻
 
  娱乐新闻
 
周迅"绿精灵"造型曝光 大赞男友无所不能
王艳北京豪宅照片曝光 毗邻紫禁城价值上亿
新“红楼”定妆照骂声一片服饰专家做点评
范冰冰要演武则天年收入两千万归功于工作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