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青色城 民族团结地

稿源: 新华网  2008-07-08 10:12

 

  7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飘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这座美丽的塞外青城将为“和谐之旅”增辉。

      呼和浩特位于华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总人口258万,是一座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就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到汉朝求亲,昭君自愿出嫁于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位于呼和浩特城南的昭君墓被世代人称为“青冢”;明万历年间,蒙古族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不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都是这座“塞外青城”历史的见证。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从而也使呼和浩特成为蒙汉等各民族平等共处,互相交融的和谐之城。

      新中国成立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北方沿边开放城市,是我国陆上、空中通往蒙古、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的重要桥梁和与之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一首《敕勒歌》写尽塞外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多姿的山川湖泊,给呼和浩特留下了白塔、昭君墓、五塔寺、哈素海、大小召庙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加之“夏季暑而不热,秋季天高气爽”的独特气候,使呼和浩特成为中外游客休闲避暑的旅游胜地。

      呼和浩特还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呼和浩特纬度恰处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呼和浩特的乳业发展迅速,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的崛起使呼和浩特被冠以“中国乳都”享誉全国。(记者张云龙、江威)

 编辑: 安华怡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
·2008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
·火炬接力主题:和谐之旅
·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图形
  更多>>
·奥运五环
·奥运火炬
·奥运会的会徽
·奥运会吉祥物
·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
  更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