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鄂尔多斯:3000年青铜火焰铸就民族巍峨
内蒙古新闻网   08-07-09 11:02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7月9日上午,当北京奥运圣火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牌楼前传递时,高高悬挂在陵宫上的巨幅标语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三千年青铜火焰铸就民族巍峨”、“八百岁酥油圣灯见证奥运辉煌”。

  后一条标语的意思众人一目了然,更多的人则不解前一条标语的深意。据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介绍,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是鄂尔多斯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它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在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独树一帜,并以鄂尔多斯为中心,广泛流布于中国北方以至欧洲。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滥觞于早商时期,到春秋晚期达到鼎盛,到战国晚期渐趋衰落,延续到东汉或更晚时期。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我们在奥运火炬传递中展示鄂尔多斯式青铜文化是有其特殊意义的,”杨泽蒙激动地说。

  他解释说,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线路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走向了世界。有人认为,穿越具有历史意义的“丝绸之路”这一象征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贸易之路,就如同奥运火炬传递主题“和谐之旅”所诠释的,将把友谊和尊重带给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以及不同信仰的人们。

   机缘巧合的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实,在“丝绸之路”开通前,早已存在一条鲜为人知、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天然大道,那就是途经欧亚草原的“草原丝绸之路”。那时,“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遍布在南起阴山山脉,北抵贝加尔湖,东尽辽河,西逾葱岭的辽阔区域内,而这一区域正是北方游牧民族纵马驰骋的地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自然而然充当了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赵静
相关新闻
 
  娱乐新闻
 
宣传《大珍珠》 殷桃“桑拿天”靠打点滴拍戏
长春电影节刘烨四度登台马伊琍挺大肚领奖
新版《红楼梦》再一角杨幂头插羽毛演晴雯
莫文蔚造型清新脱俗淡雅复古裙演绎绝代名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