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当奥运圣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宫前点燃传递的时候,现场观看的蒙古族牧民们"呼来、呼来"(福来之意)的祝福声经久不绝。
"在成吉思汗陵传递奥运圣火,对蒙古族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蒙古人视火为生命,喷香的奶茶,鲜美的手把肉,哪样离开了火也是不行的。"蒙古族学者、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办公室主任森布尔说。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过去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而烧不到煤炭。于是,他们便就地取材,把畜粪和柠条沙蒿等灌木枝叶当作燃料。蒙古包前堆放着似山如塔的牛粪、马粪和羊粪,或者横七竖八地垒垛着沙蒿、柠条、白刺、梭梭枯死的枝干,犹如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点缀在千里草原上。显然,就是在寒冬腊月冰冷的季节里,游人到蒙古包住宿,也会感到温暖如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有的牧民已用上电或太阳能为他们的生活服务,但他们对火的崇拜仍不减当年,年年岁岁都有敬火、祭火的习惯。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火神"、"祭灶火"的时候,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总要邀请其他民族的好朋友们来家里一起过这个盛大的节日。
鄂尔多斯蒙古族对火尚且如此崇尚,对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奥运火炬"顶礼膜拜"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正如奥运火炬手斯庆巴雅尔所言:"奥运圣火传到天骄圣地,我们蒙古族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迎接她,并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激情与欢乐,共同追求奥林匹克的精神与理想,真是百年一遇的幸事!"(记者王欲鸣 张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