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炬手费三江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7-17 11:13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曹琳 通讯员 郭铁锐

  编者按:入伍的13年中,费三江参加了3000余次抢险救援事故,抢救被困群众500余人,包括“8.6”氯气泄漏事故,“11.21”空难,“1.21”矿难,东方希铝、稀土高科火灾等多起大型抢险救援和火灾事故。

  2008年是费三江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年,尽管还没过完,但这一年让他对生命有了太多的感慨、太多的铭记。5月19日,费三江得知要向总队赴川救援队运送救援设备和补给,他主动请缨和另外两名战友驾驶着后援保障车日夜兼程奔向灾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7月9日14时04分,费三江从第一个取得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的中国运动员胡刚军手中接过“祥云”火炬,进行了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传递之旅。未来还有多少艰巨任务等着费三江去完成,还有多少爱心接力需要他去延续,费三江无法预测,也不想去预测,但从他和记者交流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却充满了期待……

  7月9日下午14时,奥运火炬在包头的“文明之旅”正式开始。“祥云”火炬从第一工人文化宫出发,沿钢铁大街向西直至阿尔丁广场,穿过这座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的“草原钢城”和“稀土之都”。那里到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公园、广场遍布其中,沿途数万群众挥舞着国旗、北京奥运会旗,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加油。

  抗震英雄激情点燃圣火

  包头市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士官费三江是包头市火炬传递的第二棒火炬手,他也是刚刚从四川地震救灾一线归来的抗震英雄。14时04分,费三江从第一个取得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的中国运动员胡刚军手中庄严接过“祥云”火炬,用曾经在灾区拯救生命的双手和爱心将火炬进行了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传递。他一手高举“祥云”火炬,一手向周围群众敬礼致意,赢得了成千上万现场群众热烈鼓掌,并点燃下一棒火炬。传递结束后,现场群众纷纷与费三江合影留念,媒体记者争相采访。

  1995年,19岁的费三江从四川入伍来到内蒙古包头市。从当兵的那天起,他便以百倍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管是在训练场上,还是执行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凭着特有的韧劲和迎难而上的冲劲,他成了中队战士中的佼佼者。2007年他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先进个人”,2006-2007年度全国“优秀消防卫士”和优秀共产党员;被内蒙古消防总队和自治区公安厅评为“草原十大卫士”,并入选“北疆十大卫士”候选人;入伍13年来他先后荣立支队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公安厅三等功一次。

  在消防特勤一中队费三江驾驶的综合防化救援洗消车价值280万元,共装备8大类394件特种器材,对于普通战士来说,能熟知其中三分之一的器材已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对于费三江来说,从车内快速取出器材、并能熟练讲解示范。除担当驾驶员外,费三江还肩负着全支队300多具空气呼吸器的充气与维修工作,充气机、防爆充气箱、各类气瓶组件、水压试验装置的每个开关部件他都熟记在心,即便是闭着眼睛,光靠耳朵听手摸也可以完成充气的全部操作流程。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发现战斗员如果携带脉冲枪后就不能再佩带空气呼吸器,无法进入浓烟或有毒区域。发现问题之后,他苦心钻研,自己动手制作连配件经过反复试验,完成了脉冲水枪与“空气呼吸器联用”和“移动供气源”两项技术革新。在他的启发和带动之下,中队成了党员技术革新小组,10余项革新成果已经运用到了执勤备战中,更加方便了灭火救援工作。

 [1] [2] 下一页

 编辑: 安华怡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
·2008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
·火炬接力主题:和谐之旅
·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图形
  更多>>
·奥运五环
·奥运火炬
·奥运会的会徽
·奥运会吉祥物
·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
  更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