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的热销再一次证明:关注社会热点的理论,也一定会被社会所关注。经过几年的艰辛打磨和不懈努力,《理论热点面对面》已经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品牌,成为理论要面向实际、联系实际的一种鲜明导向。这非常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纵观该书,有如下特点:
  从问题出发。理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说明问题。能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说明白,揭示问题的实质,解疑释惑,就是社会需要的理论,就是群众欢迎的理论。从这一点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问题出发,既是《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的亮点和特色,也是其赢得群众的奥秘所在。比如,面对当代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该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全书开篇鲜明地提出“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理有据地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读。同时,该书解读和回答了坚持改革开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由此而言,该书的作用和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从问题出发,就是从实际出发,这正是党的思想路线所要求的,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所提倡的。该书没有高谈阔论的空话,没有词不达意的虚饰,而是突出了针对性、说理性、实效性。这样的学风文风,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    
  以民生为重。从民生问题出发,以民生为重,是该书的又一特点。如物价上涨、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股市波动、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群众的文化需求、社会公平正义、劳动关系、全民健康水平等等,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触及民生问题,解读民生问题,让群众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面对暂时困难,可以说是《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该书围绕一个个民生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加以解读,力求使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顺情绪,树立信心。比如,在谈到物价上涨的脚步能否慢下来时,该书从物价上涨有缘由、价格上涨压力大、通货膨胀要严防、多管齐下稳物价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物价上涨的原因以及控制物价的措施和物价的发展趋势,读后让人心里踏实了许多,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这种关注民生、以人民群众为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理论研究和宣传应当坚持和发扬的。   
  用感情说话。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体现着一本理论读物的立场和态度,也决定了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关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群众解疑释惑,充分体现了该书的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更为可贵的是,该书在观点的阐述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在语言的选择运用上力求朴实无华,足见作者的用心和感情所在。理论是写给群众看的,是要群众接受和引导群众的,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因此,理论研究和宣传要讲逻辑的力量,要讲思想的力量,同时也要讲感情的力量。带着对群众的感情研究问题、著书立说,就一定会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就能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从而用群众看得懂的文字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地疏导群众情绪,解开思想疙瘩,并且从思想理论层面推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否则,理论研究和宣传只能是隔靴搔痒、空洞乏味、枯燥干瘪,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之所以受到群众喜爱,除了书中有激情、有逻辑、有思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这一点对于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