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达斡尔民族文化
内蒙古新闻网   08-07-27 08:17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50周年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赵静

  走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迎宾广场上的鲁日格勒雕像正以独有的民族风情迎接着八方宾客。这里是“歌舞之乡”也是“中国曲棍球之乡”。从这里走出去的曲棍运动员遍布全国。2005年曲棍球、鲁日格勒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扎恩达勒、“乌椿”、“木库莲”等11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民族文化魅力,也见证了在过去的50年中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有曲棍球的地方就有莫旗人。”

草原上打曲棍球

  曲棍球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传统体育运动,近年来莫力达瓦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曲棍球运动员。2006年,在多哈亚运会上中国队夺得银牌,有4名主力队员是来自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青年。在2007、2008年全国曲棍球冠军杯赛中,莫旗曲棍球队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比赛夺得冠军;2007年9月,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功承办全国青年男子曲棍球锦标赛和全国曲棍球锦标赛,并夺得全国青年男子曲棍球锦标赛第二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曲棍球队副教练鄂文举说:“有曲棍球队的地方就有莫旗人,现在国家曲棍球队就有八名曲棍球队员是来自莫力达瓦。全国还有很多省市的曲棍球队中都有从莫力达瓦走出去的队员,其中上海、广东、辽宁、甘肃等地的曲棍球队教练就是莫旗人。”

  “我为曲锦做贡献!”这是莫旗人心中共同的愿望。在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上,莫旗始终发挥着基石和摇篮的作用。为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创了女子曲棍球运动的先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国内曲坛领先的地位,为国家和地方赢得了无数荣誉。1988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就被国家体委命名为“中国曲棍球之乡”。

曲棍球队员们在训练场

  2007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设完成了国际标准化曲棍球训练场地,被命名为全国曲棍球夏训基地和2012年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从八十年代起,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就已经设立曲棍球基点学校,2002年,莫旗7所学校建立了曲棍球基点学校,并在达斡尔族中学编印了曲棍球培训教材,将其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这些学校每年培养30多名小队员,并向全国输送了大量曲棍球人才。

  莫力达瓦达斡族自治族曲棍球运动蓬勃发展,这里人们以曲棍球为傲。有五名莫旗曲棍球队员正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莫旗曲棍球这项体育运动将打开奥运会赛场的大门冲击全世界人的目光。

  除曲棍球外,“鲁日格勒”舞也是莫力达瓦旗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曲根球一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2] [3]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赵静
相关新闻
 
  娱乐新闻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小朋友录制小S节目
伟仔嘉玲一分钟亲九次 新郎:我是幸福男人
马伊俐赞文章成熟体贴 拍《奋斗》后期怀孕
周迅<女人不坏>中“蘑菇头 大圆眼镜”剧照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