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神六梯队航天员刘伯明 单车骑出“航天路”
内蒙古新闻网  08-09-22 11:5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2005年10月9日,齐齐哈尔依安县红星乡,记者采访“神舟六号”首飞梯队航天员刘伯明的家人。父亲刘志生指着照片向记者讲述着刘伯明的故事。 

  2005年10月9日,齐齐哈尔依安县红星乡,记者采访“神舟六号”首飞梯队航天员刘伯明的家人。刘伯明送给家乡签有14名宇航员名字的首日封。

  2005年10月9日,齐齐哈尔依安县红星乡,记者采访“神舟六号”首飞梯队航天员刘伯明的家人。

  圆了父亲的梦想

  航天员刘伯明的父亲是依安县的一名农民,他的父亲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进大学的殿堂。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不得不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因此,刘志生对他的6个子女的读书问题特别重视,不管再苦再穷,也要供几个孩子上学读书。

  在这种困苦的环境中,排行老二的刘伯明终于圆了父亲的梦想。1985年,在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刘伯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当得知儿子的喜讯时,刘志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事隔二十年后,刘伯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航天员,这让父亲刘志生始料不及。刘志生激动地对记者说:“中国首批航天员一共14人,按人口算那是亿里挑一,咱家就有一个,能不自豪嘛。”自从“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刘志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密切关注“神舟六号”的一切消息,他热切地期盼着自己的儿子能登上“神舟六号”飞船,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人民争光。

  痴迷读书忘归家

  10月9日下午,记者在红星乡见到了刘伯明的弟弟刘伯忠,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哥哥身上让他由衷钦佩的事。

  那还是刘伯明上高中的时候,放暑假的一天,他帮着家里放猪,可是到了下午5点多钟,猪儿自己溜达回到了家中,刘伯明却不见了踪影。这下子可急坏了家里人,刘伯明的几个兄弟四处寻找。最终,刘伯忠在红星乡东升村放猪的路上找到刘伯明。当时哥哥正抱着一本书孜孜不倦地看入了迷,忘记了放猪的事儿,刘伯忠找到他时,他才恍然大悟。

  刘伯明这种认真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刘伯忠,直到现在他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讲,哥哥一直是他的榜样,虽然自己不争气,没有考上大学,但他要用双手创造财富,教育子女向哥哥学习,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单车骑出“航天路”

  提起刘伯明,依安县第一中学校长张福林有夸不完的话,刘伯明是他的得意门生。

  据张校长讲,刘伯明上高中时,是个能吃苦,求上进,爱学习的好学生,他的求知欲望让人为之感动。当时,许多乡下的学生都在校住宿,以方便学习。可是刘伯明由于家庭窘困,他又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因此,刘伯明就每天骑单车往返于家里和学校,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他每天都比被人早起一个小时,从家里骑单车走20多里到学校读书,晚上放学后他又骑单车走20多里回到家中,吃完饭便抱起书本看到深夜。到了冬天,当他骑车到学校时,整个脸上挂满了霜,张福林老师看了很心疼,忙递给他一条毛巾。刘伯明擦完脸,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就是这样,刘伯明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考取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他是我们的骄傲

  “刘伯明是我们的骄傲,我们预祝他能登上神舟六号,飞向太空,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人民争光。”依安县副县长曲秀丽如是说。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曲副县长正巧在北京出差,当她得知航天员刘伯明是家乡人时,她立即与刘伯明取得了联系。2003年10月31日,让曲副县长没想到的是,刘伯明将她们一行5人接到了航天城参观,并赠送给曲副县长一套有14名航天员签名的“神舟五号”首日封。据曲秀丽讲,刘伯明有一种东北人的豪放和热情。当时,曲副县长和刘伯明攀谈了很久,刘伯明特别关心家乡的发展,他表示一定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为祖国为家乡人民争光。

稿源: 东北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