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尽管蹒跚但很满意——专家详解太空漫步
内蒙古新闻网  08-09-28 11:03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27日16时35分12秒,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在另两位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顺利出舱。邓一兵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中心对现场的中外记者说,航天员开舱门时间和舱外活动时间符合计划,舱外需要完成的三件事——展示五星红旗并讲话,取回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在舱外进行太空行走——已全部完成。

  邓一兵说,由于需要有操作力,开舱门的动作有一些难度,而在真空的状态下人没有支点,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航天员在地面经过了反复的训练。新闻中心屏幕上的飞船视频显示,翟志刚在打开舱门时,舱门刚打开,然后又关上了。

  “本来应该是一次到位打开舱门,但由于(翟)身子挡住了位置,第一次没有成功打开,后来稍微退回一点,人挪了一个位置再次打开了(舱门)。如果说有没想到的事,那就是这点,不过这个叫做"花絮"不叫"意外"。”他说。

  针对记者质疑的舱外“行走”的姿态与距离,邓一兵说,太空行走不是一般行走的概念。在太空中失重的情况下,要靠手来使劲,“所以我们在轨道舱外设计了一些扶栏,他(翟)抓住这个扶栏在轨道舱外进行攀爬的动作,这就是出舱的舱外行走”。

  他说,出舱行走计划是根据出舱时间的富余程度决定往外攀爬的距离。“刚才他运动的范围不是太大,这在我们的计划当中。只要出去了,适应了环境,在舱外完成任务,有攀爬的动作,任务目标就达到了,所以多走一米,多走两米不是我们的指标,也不是硬性要求的。”

  开门时为什么是手动打开,而不是自动开门?邓一兵说,手动开门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自动也不是不行,但是手动有两道锁,第一道打开之后再进入第二道,这样能够保证舱门的安全,因为舱门开了之后就直接和外太空通了,这是非常关键的动作。”

  “等到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两个舱的压力平衡之后,返回舱的舱门才可以打开。如果返回舱压力不平衡,就有可能造成一些损害,航天员返回的时候就有危险。”他说。

  邓一兵说,两个舱压力平衡之后,轨道舱和返回舱门打开之后,航天员就准备着手实施伴飞卫星的释放工作,之后,航天员的生理状态还要经过医学确认,接下来进行交替的睡眠和休息。

  他说,舱外服用完后放在轨道舱,不带回返回舱。由于受到太空辐射,舱外服可能成为一个发射源影响舱内的环境,但舱外服防辐射的能力可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记者李惠子 李志晖)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