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航天专家:“神七”任务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内蒙古新闻网  08-09-29 16:1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中国多位航天专家28日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地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神舟七号飞船自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以来,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健康出舱,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三名航天员已抵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8日晚在当地休息,29日上午将返回北京。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28日说,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神舟七号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以及“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和船载终端,性能优良,工作正常,为航天员的多天在轨飞行,特别是出舱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飞行任务组织指挥科学严密,飞行控制中心和陆海基测控系统精确实施了测量、天地通信和控制,着陆场系统快捷高效地组织了航天员搜救和飞船回收。

  王兆耀说:“俄方专家对‘海鹰’舱外航天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中俄两国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的成功合作,为双方下一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说,伴飞卫星试验作为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迄今为止进行得非常成功。地面系统同时对两个飞行器的轨道控制进行指挥、组织以及轨道预报等基础性工作,这对今后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介绍,火箭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采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得到了证实。

  另外,神舟飞船的轨道舱首次增加了“气闸舱”功能。袁家军说,这个气闸舱兼顾了储物舱、工作舱、气闸舱、轨道舱四项功能,“把这么多功能组合在一起,中国首次研制、首次飞行就获得了成功,我们感觉非常满意。”(记者李志晖 李惠子)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