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当时的“文化沙漠”里种出时尚,一方面需要一个布道者,另一方面需要一个冒险者,而皮尔·卡丹却将两者结合起来。
一个老外身穿毛料大衣,手插在兜里,气宇轩昂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这是1978年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
当时的中国一直将时尚视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予以批判。人们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依然保持着刻意的警惕。
尽管如此,这位“永远的冒险者”迈出了第一步,从此开始书写数十年的市场传奇,也揭开了尘封已久的中国时尚的“盖头”。
模特袭来
1979年4月,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接到外贸部门通知,说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首次访华,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一场服装观摩会。
在一个临时搭起的T型台上,皮尔·卡丹带来的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扭胯摆臀迈起了猫步。那些身着耸肩衣裙、神态放松的高挑美女,与台下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的中国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979年初的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余音未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幕开启。1979年4月9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换汇率高”的轻工业,服装行业名列前茅。
然而此刻国人显然还无法从容应对皮尔·卡丹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李安定后来撰文描述了观摩会现场的一个细节:当一个金发美女面对观众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时,台下的人们竟像一股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
就在李安定要就这次表演发一篇简短的消息时,《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香港报纸的评论,大意是国人连衣服都穿不上,还看什么时装表演。文章传递出有关领导对时装表演和模特的不容,有关此次表演的消息只好就此搁置。在随后的上海之行中,皮尔·卡丹感受到了这种骤然冷却的空气,不仅接待规格降低,接待人员冷淡,表演的场次和观众人数也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