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三十年赶时髦 正文
中国服装翩跹起舞30年
内蒙古新闻网  08-10-14 16:33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  

  1984年,广州第一次“美在花城”时装展销会上,一名女青年撩起模特儿的裙子里里外外看了个仔细。

  20世纪90年代,文化衫、蝙蝠衫等还曾掀起过一阵热浪。进入21世纪以来,这样具有全国性效应的单项热点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也正说明中国人对着装的追求已经转向个性化、多元化。大家开始不再只是简单、盲目地追随“流行”,而是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衣着打扮。

  拥有几件名牌衣服,如今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环保话题的日渐兴起,质地天然,色调、款式贴近自然的服饰越来越受青睐,各种各样的生态服装也悄然面市。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在款式上,中性化服饰最近几年可谓大行其道,这并非回到“衣着不分男女老少”,而是性别对衣着的决定性影响遭遇了新的挑战。

  短短30年,中国人对服装的审美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着装的中心意识。

中国人的衣柜里也五彩缤纷起来,一些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20世纪90年代因为工作来北京定居的陈女士感叹说:“‘一衣多季’是过去时了,现在是‘一季多衣’的时代了!你看,我现在锻炼身体有运动装,上班是正装,旅游又是休闲装。我先生的衣服也不少。柜子里塞得满满的,每回换季都得折腾。”到北京工作的最初几年,陈女士每次回农村老家都会把一些旧衣服当作“好东西”带回去,“现在农村也讲究了,旧衣服我已经拿不出手了。”
稿源:  编辑: 赵静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