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童年的记忆 正文
想起当年买肉难
内蒙古新闻网  08-10-20 16:58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市场空前繁荣,想买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生活十分方便,可这要放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一、为了买肉,小妹打赤脚、外婆伤了脚

  记得那是1976年,当时我家还在江西省湖口县乡下,但我家是吃商品粮,因此每月都有肉票,凭肉票可以到县城买肉。一天,母亲拿出几张肉票,叫大姐上街买肉,一听说上街,又是去买肉,我和二姐、妹妹都吵着要一路去。

  那时买肉,凌晨4点就要起床去排队,所以,我们姐弟4人必须头天赶到县城去外婆家过夜。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大姐就把我和二姐叫醒了,小妹听见动静,也醒了,闹着非要和我们一路去不可。我们到了食品公司门口,这时一条长龙般的队伍就已经排起来了。在队伍中,还有人用石头、篮子等东西排队,终于轮到我们,好不容易开到了票,可光开到了票,还想不到肉,要得到肉,还必须再排队用票换取。快天亮时,我们总算买到了肉。这时,大姐才发现小妹的脚是光着的,原来急急忙忙,小妹连鞋都没有穿,可怜4岁多点的小妹为了买肉,在不是很暖的凌晨,赤着脚走了一里多远的石砂子路。

  还有一次,已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反正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家还没有回城,一天母亲上街,递给外婆几张肉票,请外婆帮我家买肉,第二天,母亲正等着我表哥送肉来,却一直没有等着,那时通讯又很不方便,这时,母亲一位认识我外婆的同事从县城回来,告诉我们说,外婆因为帮我家买肉,排队排到了路上,被一架板车撞倒了,脚伤得很厉害,已送往了医院。母亲听说后,心里非常难过,她立即捉了一只我家自己养的老母鸡上了县城……

  几十年后,母亲提起这件事,总是说,还好外婆那次没有生命危险,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她说她都没有脸面在这个世界上活了!

  二、我记忆中与肉有关的事

  那个年代,物资非常奇缺,为什么肉难买,就是因为肉很少,记得已经到了1978年,我和我二姐都住在县城中学读书,每天在学校食堂吃饭,净是一些蔬菜,几乎看不到肉,到了下半年,好象好转一些,食堂每月有一餐卖米粉蒸肉,记得当时是2角5分钱一份,我家还算是条件好的,每次都是我和我二姐两人合吃一份,记得那是冬天,每次吃米粉肉,天空都是那样晴朗,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我和二姐在教学楼墙脚边分一份米粉肉,二姐总是给我一大半,自己一点点,那个香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就是这种还没有得到充分享受的美味,那些住校、父母全在农村的孩子却几年都没有享受过一次!

  那时,我们这里户口吃商品粮的,每人每月开始是四两肉票,后来是每人每月半斤肉票,记得我家七口人,每月总共是三斤半肉票,在那种计划经济年代,做什么事可都得计划着呢。

  我家基本上是每月吃两回肉,一次买一斤多,每次买回来,母亲总舍不得小炒,更舍不得红烧,总是一斤多肉,加上几斤萝卜或几斤海带用水一炖,就是这种现在孩子吃都不愿吃的菜,我们五兄妹却吃得津津有味。

  虽然我父母当时都有工资,可我家是个大家庭,父母上面还有老人,加上母亲工资很低,因此家境也不是很宽裕,记得我读初中住校时,睡觉的草席子都没有钱买,母亲拿一床旧的双人床草席,用剪刀剪下一半,再用布将边边角角一包一缝,就给我用了。

  还有一次,我父亲到当时的九江地委党校学习,把我也带了去。记得那是一个礼拜天,父亲和我在九江城里逛了一个上午,肚子饿了,到一家餐馆吃面,父亲用钱买好了牌子,叫我凭牌子到伙房排队取面,这时,我看见服务员给前面的顾客在锅里盛完面后,还用一个勺子盛了一些熟肉丝盖在面上(这就是浇盖面),轮到了我,我将牌子递给服务员,服务员给了我两碗素面,却没有给我浇盖,我就和她理论,她没好气地说,你看看你的牌子是什么颜色的,你再看看有肉的牌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父亲本身买的就是素面!这件事在我脑子里刻骨铭心,我现在经常拿它来教育我家的第三代。

  其实,在那个年代,奇缺的不光是肉,几乎任何东西都要凭票,粮票、布票、油票、糖票、甚至豆腐、酱干都要凭票。

  三、现在买肉太容易了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末,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首先在中国农村展开,粮食大面积丰收,生猪出栏不断增加,猪肉供应也不断丰富,记得到了1982年前后,城镇居民的肉票供给由原先的每人每月半斤增长为每人每月1斤,买肉也不需要半夜起来排队,供应点比以前多了;到了80年代中期,虽然还有肉票,但是没有肉票,也能买到肉,只不过比计划内的贵那么一点点;到了90年代,肉票象其他所有计划经济年代时期的票证一样,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肉了,而且不仅有猪肉,还有牛肉、羊肉,甚至有野猪肉、驼鸟肉……

  如今,“买肉难”早已经从中国人的字典里消失了,说句实话,“买肉难”现在似乎已经变成“卖肉难”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买肉的人能买到肉就非常高兴了,哪管屠夫给的是什么肉,现在就完全颠倒过来了,买肉的人愿意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大排、小排、静瘦肉、静肥肉、去皮肉、前夹方、后腿,愿意要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太幸福了!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在我们县城,基本上每隔100米就有一个菜市场,以前只听说在大城市的超市里也有肉买,现如今,小县城里,猪肉、蔬菜也进入了超市,卖方市场终于变成了买方市场!(大锅棒子面)

稿源: 发展论坛  编辑: 魏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