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童年的记忆 正文
书包 “盛满”改革成绩
内蒙古新闻网  08-10-20 17:08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书包本是一个用来盛放物品、便于携带的容器,但小小的书包,却盛满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历史,盛满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

  想起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书包,再看看上小学儿子的书包。对比二三十年前自己上学时的学习用品和孩子们现在的学习用具,确实能立刻感受到生活的日新月异。

  我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太原二营盘联合子弟学校上的小学。我在家中排行老二,我和姐姐相差一个年级。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姐妹俩背的书包,是母亲用省下来的厂里发的两副劳动布手套,经自己用缝纫机加工后,改制成的。这个书包我一直背到上初中。记得当时看过一个朝鲜电影后,同学们非常羡慕朝鲜小学生上学背的双肩书包。“双肩书包”成了我们小学生时期遥远的梦想和渴望。
初中时,社会上流行军用书包。这时,家里上学的孩子已经增加到四个,我们家的孩子根本没有赶“流行”的条件,也根本不会产生这一想法。在部队服役的叔叔回家探亲,我们围着叔叔讲部队上的故事,知道我喜欢他的书包后,叔叔给了我一个旧的军用书包和几个他用过的笔记本,这个书包当时已经洗的发了白。而就是这个军用书包,因为赶上了流行,满足了我的一点小小的虚荣心。这个书包一直陪伴着我上完高中。

  家中有一张照片,是妈妈1976年在天津出差时,在水上公园的照片留影,妈妈提着一个当时“时新”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看上去很精神。当时,妈妈非常爱护这个人造革手提包,这种包不分男女,谁都可以用,但他们将它束之高阁。要等到出门、串亲戚时才从箱子里拿出来。妈妈像宝贝一样珍藏这个黑色人造革皮包,一般情况下,是舍不得用它的。

  八十年代,我参加了工作。当时单位上人们使用的书包,大多是人造革、帆布包。记得那年到大连学习,同事委托到大连秋林商场捎一个红色的背包,记得价格在10元左右。我也顺便给自己买了一个,这个书包,让我美了几个夏天。

  现在,书包种类、品牌繁多,已不能和当年同日而语。家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不同式样、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各种各样的书包,上班用的书包、单位上开会用来装文件的书包,提包、手机包、文件包、挎包、旅行包,许多时尚女孩还有各种用来搭配衣服的时装包……
书包也和时装一样,有男式的,女式的,儿童的……

  我家里单是旅行用的书包就有好多种。其中包括,去山区旅游爬山时用的双肩包、去城市旅行用的滑轮包、放证件和钱物的小腰包……
再看看家里小孩子的书包,上小学期间,已经换了几个双肩包。到学校周围看一下,孩子们背的书包大多是结实耐用的品牌书包。随着孩子不断的升级,东西多了,书多了,书包越换越大了。

  书包伴随着改革开放,在我们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书包“盛满”改革成绩。(米玲)

稿源: 发展论坛  编辑: 魏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