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团结·奋进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发展和体制变迁之路
内蒙古新闻网  08-10-21 15:48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30年前,当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发展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是“文革”浩劫带来的经济濒临崩溃、政治濒临亡党亡国的严峻形势。1978年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作为“文革”的重灾区,文化领域也逐步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的转变。经过“文革"后短暂的徘徊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文化行业获得了飞跃式发展的机遇。统观我国文化发展和体制变革30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市场需求拉动式发展和挑战——应对型体制变革历程(1978—2002)

  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规模空前扩大,供给空前丰富。市场取向的改革从需求端对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报业在这一时期的两次大发展,是这一特点的生动写照:第一次办报高潮,发生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至1986年。报纸总数由1978年的186家增加到1984年的104l家、1985年的1445家、1986年1574家,其中经济类报纸增加最快,l979年为5家,1986年发展

  到112家。第二次办报高潮发生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后至1993年底。两年间共净增报纸439种,其突出特点是各级党政机关报比例下降,投资、金融、房地产、证券、高科技等行业报增长较快,在全国报业中的比例直线上升。

  各类市场主体广告投放需求的迅速膨胀,则从资源供给端为文化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1979年1月28日1 5时05分,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的第一条电视广告——上海市药材公司做的“参桂补酒”广告。三个月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肯定了这一做法,并且在1980年1月又发出《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允许刊播外国商品广告,使传媒业的支柱性“经济来源”有了政策保证。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报纸广告经营总额连年高速增长。1982年全国报纸广告总额不到5000万元,六年后的1988年达到5亿元。经过第二次大发展,到1 994年突破50亿元大关,1996年又超过了70亿元。

  随着实践的发展,文化的商品属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肯定,文化行业市场化发展获得了合法地位。1988年2月,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使用了“文化市场”的概念,规定了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在1 992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中,“文化产业”的概念被提了出来。2000年1 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市场机制强劲拉动了文化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1990至2002年,我国报纸数量由1576种增至2111种,增长34%,总印数达35 1亿份;各种期刊由6078种增至8899种,增长了46%;图书从74973种增长至l 54526种,全国建成了一批大型书城,建成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家,图书网点7万多个,图书销售额增长了l 2倍;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从1 000个增加到1 988个,广播节目套数由645套增加到1 777套,电视节目套数由5 1 2套增加到1 047套,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从73%和80%增加到90%以上;有线电视从无到有,全国用户达到9000多万。

  这一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对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适应性的变革:

  (一)市场化挑战下的“事业单位,企业经营”变革。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文化娱乐市场、演出穴头和演员走穴等现象的出现,原有文化体制的弊端在文艺演出行业最早凸现出来,促使文艺演出院团最先探索在不改变事业单位性质前提下的经营机制变革。1981年,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承包北京京剧团为发轫,“承包制”在全国许多院团中推行开来。随后,在电影界,1984年7月,《街上流行红裙子》摄制组首先向长影厂提出了承包方案。到l 985年底,大部分电影制片厂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新闻出版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报刊社、出版社的各项开支随行就市、节节上升,各出版单位亏损严重,不胜负荷。在旧体制下,这些亏损最终都由国家财政负担。1987年,国家财政仅对新闻纸差价这一个项目的补贴已达到700万元。为摆脱财政困境,增强出版单位活力,1 988年3月16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正式规定报社等出版实体可以兼营广告,可以利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事业单位,企业经营”在出版领域正式推开。

  (二)信息化挑战下的文化传播社会化变革。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和多媒体登堂人室,给人类既有传播秩序带来颠覆性冲击。为赶上世界信息化浪潮,我国政府对新媒体采取了积极扶持、善加利用的态度。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第29 1号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明确将互联网业务归类到增值电信业务中,确立了“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动互联网经营主体的全面商业化竞争。在内容管理上,由于网络等新媒体运营主体在构成成分上的复杂化,不可能再以党和政府的喉舌一概而论,而只能对之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管理办法。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推行的是非常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

  (三)全球化挑战下的组织结构集团化变革。新世纪之初,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已公布的资料,我国“人世”有关承诺只直接关系到文化行业的一小部分。但是,从更宽广的眼界看,“人世”意味着我国文化发展步人一个有着崭新游戏规则的、复杂的环境。中宣部等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对此抱有高度的警觉,认为“随着我国承诺的兑现,国外媒体集团将进入报刊分销发行业,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我国内市场的竞争,市场争夺将更为激烈。市场决定生产,市场一旦被控制,生产、制作就会受制于人,必然会影响宣传导向”、“国外媒体将千方百计地利用有关规则,进行资本渗透,直接投资不允许,就通过迂回渠道进入,目前已出现外资以多种形式违规参与我媒体经营活动的现象。资本的渗透必须会影响我新闻舆论阵地的建设”。这一判断,使加快做强做大国内文化传媒成为战略选择。2001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若干意见》,提出要从组织结构调整人手,积极推进文化行业集团化建设,组建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文化集团,实行多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以此为突破口,加大市场整合力度,迅速提高文化企事业的竞争力。到2002年初,全国共组建了包括中国广电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文化集团72家,其中报业集团38家、出版集团10家、发行集团5家、广电集团12家、电影集团5家。

  总的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这一时间跨度的文化体制变革尚处在初级阶段,改革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的压力而非主动的推进,改革举措往往肇始于基层而后为决策层认可,全行业的改革规划、综合配套的改革举措和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尚未破题。此外,改革发展中也出现诸多新问题,如“事业单位,企业经营”中的事企职能边界不清、事业企业好处两头沾问题,集团化建设中的行政捏合问题,传媒竞争中的过度市场化问题,公共产品短缺问题等等,迫切需要以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1] [2] 下一页
稿源: 《中国发展观察》  编辑: 孙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