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就拿水来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得到20多里外的地方担水吃;改革开放中期,有钱的人家自己花钱在院子里打了机井,可是打出的水砷和氟超标,对身体有害;现在就不一样了,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流出来了……”前几天,包头市土右旗农民王旺小高兴地对记者说。
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1971~1980年,我区水利建设转向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加强配套建设阶段。到1980年底,全区共打机电井12.4万眼,配套机电井11万眼,井灌面积达到63.2万公顷,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42%,水利建设在自治区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水利建设总投资237.12亿元,主要江河修筑堤防1579公里,保护人口351.42万人,保护耕地547.21万亩,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28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724.6万亩,饲草料灌溉面积523万亩;全区现有水库489座,总库容85.9亿立方米;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到9.096万平方公里,建成各类饮水水源工程1.6万处,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左右,解决了760万人、145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还加大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先后兴建了河套总干渠、磴口扬水站扩建、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工程,在控制江河水量、发挥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我区要解决4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要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区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去年已经解决60万人和10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