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团结·奋进 正文
内蒙古改革开放30年 水利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内蒙古新闻网  08-10-23 10:15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就拿水来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得到20多里外的地方担水吃;改革开放中期,有钱的人家自己花钱在院子里打了机井,可是打出的水砷和氟超标,对身体有害;现在就不一样了,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流出来了……”前几天,包头市土右旗农民王旺小高兴地对记者说。

  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1971~1980年,我区水利建设转向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加强配套建设阶段。到1980年底,全区共打机电井12.4万眼,配套机电井11万眼,井灌面积达到63.2万公顷,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42%,水利建设在自治区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水利建设总投资237.12亿元,主要江河修筑堤防1579公里,保护人口351.42万人,保护耕地547.21万亩,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28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724.6万亩,饲草料灌溉面积523万亩;全区现有水库489座,总库容85.9亿立方米;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到9.096万平方公里,建成各类饮水水源工程1.6万处,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左右,解决了760万人、145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还加大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先后兴建了河套总干渠、磴口扬水站扩建、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工程,在控制江河水量、发挥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我区要解决4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要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区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去年已经解决60万人和10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稿源: 新报讯  编辑: 孙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