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经典内蒙古·辉煌三十年 正文
内蒙古农机事业步入健康稳定发展之路
内蒙古新闻网  08-10-23 18:2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从农民自营、自购、自用农业机械为主,到政府扶持、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农机事业走上了一条总量和效益显著增长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的农机事业经历了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国有国营农机发展期及以国家补贴、集体投入为主的社有社营和队有队营的集体经营农机发展期。2003年,国家财政开始对农机购置实施补贴,当年内蒙古享受到0.24亿元补贴。随着机械化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作用的不断增强,国家、自治区、各盟市逐年加大了对农机补贴的扶持力度,也激发了农民发展农机生产的积极性。2007年,各级财政对内蒙古农机化投入总额达2.5亿元,是2003年的10倍。

  总量显增,结构优化,效益增加。2007年,内蒙古农机总动力、拖拉机保有量、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分别是1979年的5.7倍、15.5倍、5.7倍,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显著增加;大中型农机动力配套比达到1:1.48,小型农机动力配套比为1:1.25,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比1979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区农机经营总收入首破60亿元,达到60.3亿元,纯收入达到20亿元。

  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农机系统自主研发的268项农牧业机械装备成果获得国家专利,83项农牧业机械化项目获国家级授奖成果,162项农牧业机械化项目获自治区级奖项。内蒙古农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两大主线,研究开发了适应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生产领域、不同种植模式、不同作业环节的农牧业机械和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能源、节水灌溉、农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生产领域引领技术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07年底,内蒙古农机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7377户,以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达491个,农牧民自愿组织的农机作业服务队达2.827万个。在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下,这些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牧业机械化生产和跨区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内蒙古农机社会化服务纯收入达到19.2亿元。(记者崔楠 通讯员王帅)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