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成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崔健、李谷一、阎肃、乔羽、谷建芬、刘欢。
宋嵩制图
10月24日晚,“30年30首流行金曲”在深圳评出。无独有偶,9月18日,浙江也揭晓了30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典歌曲”。无论是对深圳还是浙江评出的“30首歌”,中国音协副主席、作曲家徐沛东给出的入选理由都是:旋律优美、寓意深刻、家喻户晓、久唱不衰,“每首歌都有历史感,都代表了一个时代”。
哼唱着这些歌曲,很多中国人的音乐记忆会被勾起。但人们也发现,入选这两个榜单的歌曲,只有一首《吉祥三宝》是在2000年后唱响的。一位音乐人感慨:为什么如今MP3的内存容量越来越大,而“中听”的新曲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最终能入耳入心的,仍然还是那些“老歌”?
承办此次活动的深圳广电集团总裁王茂亮表示,推选这些曾经流行过的歌曲,既是想在改革开放30年的节点上,唤起人们的音乐记忆,更希望能借此激发流行歌坛奏响新时代的“进行曲”,这才是对未来更有意义的启示。
流行永远跟着时代走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中国流行歌坛的“试验田”、港台流行音乐传入内地的“二传手”。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的歌厅唱出了第一首国内流行歌曲《夜色阑珊》,走出了周峰、陈汝佳、陈明、李春波、黄格选等国内第一代流行歌星。
王茂亮介绍说,在活动的推选阶段,每天都能从电话、网站中感受到深圳人对“30年30首歌”的参与热情,因为不少歌“真实地记录了许多人的心路历程”。实际上,评委们对每首歌也都“依依难舍”,因为“每首歌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秘书长、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说,“30年30首歌”能够久唱不衰,是因为它们“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比如一曲《乡恋》,让多年满耳听到的都是“高、强、硬”曲风的中国人,顿感一股清新之气;多首台湾校园民谣,给听惯政治歌曲的人们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而《黄土高坡》刮来的一阵“西北风”,成为内地流行歌曲确立本土意识的“宣言”;一场《让世界充满爱》,标志着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兆钧说,流行永远跟着时代走,抒发大多数人的心声,唱出大多数人的共鸣,最大程度地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歌曲,才能成为久唱不衰的“金曲”。
舞台上“星星满天”,创作上“颗粒无收”
电影插曲、校园歌曲、西北风……国内流行歌坛曾经刮过阵阵曲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歌坛不再“一阵风”。目前,流行歌曲的题材、风格日益多样,国内流行歌坛似乎从没像今天这样多姿多彩,中国人的耳朵从没像今天这样拥有丰富的选择。
但歌曲虽多、好歌难求。尽管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偶尔也迸出几点火花、也有歌曲通过网络一时蹿红,但无论在知名度还是传唱度上,都与“30年30首歌”无法相比,更谈不上久唱不衰。“通俗歌曲不通俗、流行歌曲不流行”已成为对目前国内流行歌坛的一致批评。
徐沛东曾在人民网上对网友感慨,现在国内每年创作歌曲10多万首,“真正能在老百姓中流传的又有几首?”词作家阎肃也表示,近年来好歌越来越少。作曲家谷建芬认为,舞台上好似“星星满天”,而创作上却“颗粒无收”。
许多网友则认为,眼下国内流行乐坛已泛起“泡沫”,“趋同的曲风、空洞的内容”,使得产生“金曲”的可能性日渐降低。
深圳广电集团《娱乐频道》总监夏枫认为,人们固然为国内流行乐坛不再“一阵风”叫好,但如果没有能在新时代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的新精品,“其实也是一种悲哀,值得我们深思”。
找准打动大众的那根“心弦”
“时代发展太快、变化太多,还没沉淀什么东西,刷一下又变成另外的价值取向……”金兆钧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流行乐坛进入了一个非常难把握的时期,“中学生、大学生有时就像两代人,想的、说的都不一样,很难写出他们都喜欢的歌”。
金兆钧认为,“流行音乐难流行”的一个原因是“近年社会上鲜有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词曲作者很难找准打动大众的那根‘心弦’”。他说,“也许未来几年,当老百姓集体呼吁某种精神价值时,就会迎来流行歌曲创作的繁荣”。
徐沛东也承认,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间接影响了歌曲的传播”。此外,他说,“流行音乐难流行”与作者的创作趋于个性化有关,“风格太自我,就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近年来流行歌曲大都唱的是“小情小爱”,而只有抒发“大情大爱”的歌曲,才会得到共同的认可。
面对国内流行歌坛眼下盛行的包装、炒作等风气,著名作曲家李海鹰认为,流行音乐创作的入门门槛较低,一些没有扎实音乐功底的人都想尝试一把,难免鱼龙混杂。谷建芬表示,“流行音乐是艺术,不是一夜成名的发财商机,一切违背艺术规律的做法终究不能长久。”
“呵,一年又一年;呵,我们期待明天……”20多年前的一曲《让世界充满爱》,今天依然是中国的流行旋律。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期待的是更多、更好的“流行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