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童年的记忆 正文
我们的“婚礼”也在变迁
内蒙古新闻网  08-10-30 11:10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拿结婚来说,30年前,一张黑白照片,几斤糖果,几桌酒席,一对新人的婚礼便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礼成。30年后,漂亮的婚纱、奢华的婚纱照、专业的婚庆公司、高档酒店,成为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感受了30年来婚礼的变化。

  70年代:时兴四大件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添置“三转一响”,也就是所谓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个年代,四大件是衡量男方家庭条件的标准,是新娘梦想的嫁妆,也是那个时代生活水平的象征。那时候,老百姓非常注重四大件的品牌,自行车要凤凰牌的,缝纫机要五羊牌的……但是,四大件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当时,要是有人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无异于现在开着一辆品牌小轿车,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走在街上总会引来旁人艳羡的目光。

  穆瑞莲就是在那个年代结婚的,不过让她遗憾的是,由于男方经济条件有限,她并没有像其他新娘一样拥有四大件,就连其中的一件也没有。

  穆瑞莲是丰镇市黑圪塔乡十九沟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来到呼和浩特市补习,当时住在姑姑家。姑姑的一个邻居看到她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就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她同意了。穆瑞莲说:“当时我住在姑姑家,时间长了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心想找个婆家嫁了吧,最起码能有自己的家。虽然当时整体经济能力稍有提高,条件好的都要置办四大件,但是我老公当时很穷,我们俩结婚时租的房只有6平方米,里面放着一张单人床,还有一些简单的做饭炊具,这就是我们的新房。结婚时,除了蓝涤卡裤子是新的外,其余的都是平时穿的。所以,我们也就没条件买四大件,看到人家条件好的有这些东西,我当时真的很羡慕,为此还和老公吵过架。”

  提及当年结婚的场面,今年51岁的穆瑞莲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当年也不光是我一个人结婚没有四大件,还有很多人也买不起,而且有的人家就连宴席也不操办,所以那个时候许多人结婚几乎不用花钱,新人面对毛主席像,由证婚人完成证婚就算结婚了。结婚时也没拍结婚照,过了几年经济条件好点儿了,我们才补拍了一张2寸黑白半身照。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花几千块钱拍一套结婚照,拍照的方式方法也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穿漂亮的婚纱,在户外风景优美的地方拍婚纱照,然后放大装在框子里挂在房间里。” 

 [1] [2] [3] [4] [5] 下一页
稿源: 北方新报  编辑: 马静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