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拿结婚来说,30年前,一张黑白照片,几斤糖果,几桌酒席,一对新人的婚礼便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礼成。30年后,漂亮的婚纱、奢华的婚纱照、专业的婚庆公司、高档酒店,成为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感受了30年来婚礼的变化。
70年代:时兴四大件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添置“三转一响”,也就是所谓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个年代,四大件是衡量男方家庭条件的标准,是新娘梦想的嫁妆,也是那个时代生活水平的象征。那时候,老百姓非常注重四大件的品牌,自行车要凤凰牌的,缝纫机要五羊牌的……但是,四大件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当时,要是有人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无异于现在开着一辆品牌小轿车,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走在街上总会引来旁人艳羡的目光。
穆瑞莲就是在那个年代结婚的,不过让她遗憾的是,由于男方经济条件有限,她并没有像其他新娘一样拥有四大件,就连其中的一件也没有。
穆瑞莲是丰镇市黑圪塔乡十九沟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来到呼和浩特市补习,当时住在姑姑家。姑姑的一个邻居看到她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就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她同意了。穆瑞莲说:“当时我住在姑姑家,时间长了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心想找个婆家嫁了吧,最起码能有自己的家。虽然当时整体经济能力稍有提高,条件好的都要置办四大件,但是我老公当时很穷,我们俩结婚时租的房只有6平方米,里面放着一张单人床,还有一些简单的做饭炊具,这就是我们的新房。结婚时,除了蓝涤卡裤子是新的外,其余的都是平时穿的。所以,我们也就没条件买四大件,看到人家条件好的有这些东西,我当时真的很羡慕,为此还和老公吵过架。”
提及当年结婚的场面,今年51岁的穆瑞莲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当年也不光是我一个人结婚没有四大件,还有很多人也买不起,而且有的人家就连宴席也不操办,所以那个时候许多人结婚几乎不用花钱,新人面对毛主席像,由证婚人完成证婚就算结婚了。结婚时也没拍结婚照,过了几年经济条件好点儿了,我们才补拍了一张2寸黑白半身照。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花几千块钱拍一套结婚照,拍照的方式方法也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穿漂亮的婚纱,在户外风景优美的地方拍婚纱照,然后放大装在框子里挂在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