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礼仪应运而生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婚礼出现了主持人和婚礼摄像,那时候还是大盘录像带,必须用影碟机才能播放,而且录像带影像质量比较差,容易受潮不宜长期保存。现在新人结婚,摄像机是必不可少的。从迎亲开始到将新娘迎进新房,再到婚礼现场以及宴席过程,全程跟踪拍摄,然后将影像刻录成光盘,这样的影像效果和保存时间都远远超过了录像带。
王尔恩是呼和浩特市从事婚庆礼仪工作比较早的一位。他从1996年开始从事婚庆礼仪工作,对呼和浩特市婚庆礼仪发展史了解得比较透彻。王尔恩说:“以前,一般人是根本买不起摄像机的,只有个别单位用于工作才会有摄像机,比如像电视台、广告公司或者电教室等。如果认识这方面的人,在自己结婚或者亲戚朋友结婚时才能用上摄像机,没有这层关系,即使花钱也找不上一台摄像机。当时婚礼上只要有乐队和摄像,参加婚礼的人就会多一些,因为大家都觉得很稀罕。”
据介绍,那个时候结婚找摄像和乐队需要花费700元左右,在当年这已经算是很奢侈的婚礼了。王尔恩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我发现单纯的摄像和乐队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婚庆礼仪策划公司应运而生。这类公司是以策划高端婚礼为主,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策划有个性的婚礼。从普通摄像到现在的个性婚礼,想想这些年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不论从音乐上还是婚礼上用的道具,都能体现出时代的变迁。”王尔恩说,现在策划一次婚礼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
礼钱从5元到100元
“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婚礼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不仅婚前筹备的嫁妆丰富了,就连结婚的方式也越来越个性化了,有些年轻人还去旅游结婚等,这些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哪有可能呢?所以说,婚礼的点滴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这30年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经济更加繁荣,时代发展更快,也促进了社会进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尔泰说。
提起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阿尔泰感慨万分:“记得我年轻时参加别人的婚礼,答礼最多的才5块钱,有的人给的礼钱还是一角一角凑起来的。现在,答一次礼得多少钱?最少也得100元,有些人还觉得100元都拿不出去。”(郝佳丽、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