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牧业机械化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牧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成为推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强劲动力。
近些年,海拉尔农垦集团大力实施新型农业开发工程,全面实现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农垦集团拉布大林分公司120生产队7中队职工姜提明,今年45岁,在他20多年从刀耕火种到j机械化集约生产的经历中,深切感受到机械化种田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特别是2004年以后,机械化更新的特别快,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比以前工作效率增加了好几倍,四倍到五倍这样,现在每个月工资3000多块钱,可以说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在我们农场给我们职工带来了巨大的实惠,现在我人蛇胆收临可能一年能过8万多块。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农牧业机械化作为重要的农牧业基础建设,以农牧民为投资主体“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发展机械化”,适应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需要,以小麦跨区收获为代表的农机作业社会服务化,提高了机械利用率,解决了农牧民用机难,以改革农牧业耕作方式、节本增效为代表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协调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农机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作业规模经营,引领着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拖拉机增长了16倍,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1,比全国高近20个百分点,大大增强了农牧业综合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牧业有效供给,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局长赵淑华说: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能、节水、节肥、节省人工,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比如小麦机械化播种,可节约种子30斤,增产100斤,使用机械化施肥可节省30%——50%的化肥,使用一台玉米机械化每小时可代替1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2007年全区农机作业服务收入60亿元,通过农机化作业实现劳动转移50万人,通过农机作业实现粮食增产9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