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让我很高兴,因为25年前我也在这里上过学,前几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我的母校。而再一次踏上这条路我有很多的感触。”乌力吉,内蒙古通辽市一名教师,在80年代初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也是一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而他的亲历就从铁路的发展说开了。
“我们这次坐的‘子弹头’空调列车(k502),从通辽到呼和浩特只花了16个小时。”这也让乌力吉想起了自己上大学时的坐车经历。80年代初,通辽和呼和浩特之间只有一列“草原列”(k274)列车,而那时候的“草原列”不能与如今的旅游列车“草原列”相提并论———那时“草原列”从通辽到呼和浩特需要40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也因两个城市之间的直达车只有这么一辆,所以人还真不少,每次来呼乌力吉就钻进人们的座位底下睡觉,夏天热,冬天冷。而那时乌力吉怎么也没想到在20几年后我国的铁路会有这么大的发展。“你看,如今,我跟我的孩子走的也是这条路,却是另一番景象,”乌力吉兴奋地说道,呼和浩特和通辽之间现在有好几趟直达列车,并且环境和运行速度都提高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铁路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铁路事业取得的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6次铁路大提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而青藏铁路的开通也创造了一个神话。30年前,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从上海到北京只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也不曾想到火车线路会如此四通八达。像乌力吉一样,众多的铁路旅客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的变化,对于亲历者来说这30年的变化注定是难以忘怀的岁月——火车越跑越快了,坐车越来越舒服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实习记者格根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