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我与改革开放30年 正文
三台电视机情牵三代人
内蒙古新闻网  08-11-10 10:4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30年的改革开放给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变化。在我的记忆深处,最能够见证这一变化的,莫过于三舅家的三台电视机。

  三舅家住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石子湾村。1983年春,凭着闻名十里八乡的瓦工手艺,三舅将家里的8亩地留给三妗耕作,自己进城打工。1984年夏日的一天,三舅搬回来一台电视机,说是为了给年事已高的姥爷解闷儿。这是三舅用打工赚得的钱买的,也是全村的第一台电视机。当天晚上,三舅将这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搬到了院子里,村里老老少少百十口人拿着椅子板凳挤到三舅家的小院里看电视。说起当时的情景,三妗仍记忆犹新:“那时,人们哪有多余的钱买电视啊?那台电视机买回来后,我们家成了电影院,每天都有很多邻居来看电视。”

  1989年,随着开放搞活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逐步兴起,三舅在城里当上了小包工头,赚的钱比以前多了,加上种田养羊赚的钱,家里收入逐年增加。那年,看到一些城里人看上了彩电,三妗就和三舅商量:咱们家也该换台彩电了。第二年秋,三舅托人从呼和浩特买回了一台18英寸彩电。当时,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石子湾村农民的生活正在逐步改善,虽说买得起彩电的人家并不多,可不少村民家里已有了黑白电视机。所以,虽然也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前去三舅家看彩电,但已经无法与几年前的第一台电视机时相比了。

  2005年,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三舅在村里办起了绒山羊养殖场,年收入超过6万元。2007年,三舅盖起了一排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去年春节前夕,正在上高中的表妹对三舅说:“爸,咱们家的客厅50多平方米,那台电视太小了,买台大一点的彩电吧。”三舅很痛快地答应了女儿。第三天,三舅和三妗一起到东胜区花1万多元买回了一台43英寸的背投大彩电,可到三舅家看电视的邻居却寥寥无几。三舅告诉我,免除了农业税后,人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积极性高了,收入也增加了,彩电已经在他们村普及,许多人家都有了29英寸以上的彩电,谁家买回大一点的彩电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三台电视机,情牵姥爷、三舅、表妹几代人的生活。谈到改革开放以来家里生活发生的变化,表妹动情地说:“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家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杨帆)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