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经典内蒙古·辉煌三十年 正文
红城乌兰浩特市三十年的巨变
内蒙古新闻网  08-11-18 16:01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当历史的长卷翻到21世纪第八个年头的时候,红城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

  30年弹指一挥,在这短短的3 0 年里,过去的乌兰大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我刚来乌兰浩特市,根本就没有正经的路,行路难,住宅区更没规范,上厕所更难。那真是路比院高,院比炕高,垃圾快赶比房子高了。现在你看,这眼前的绿地,花草相随、各式各样,宽阔的马路一望老远老远的,楼房一个比一个高、一座比一座好。现在跟那时真是没法儿比呀。”这是记者在乌兰浩特市采访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位建设局城建档案馆的老同志说的一番话。

  高标准地搞好城市规划,投巨资改造城市的基础。30年来,乌兰浩特历届市委、政府为改变红城面貌,费了大量的心血。足迹踏遍了全市的大街小巷村村屯屯,对全市各个地形地貌进行系统测绘,并精心设计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

  坐落在大兴安岭南麓的乌兰浩特市,旧称王爷庙,有300多年的历史。走进新时代的乌兰浩特,街道宽阔,绿树成荫,不足30万口的小城居然不乏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不断的车流,繁荣的商业,花团锦簇、绿地环绕、喷泉起处音乐相伴的广场和50多种造型各异、流光溢彩的街灯,2008年在和平、都林和爱国街三处又出具资从开发商手中回购了建房用地,改建成三处新的景观绿地,充分显示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现代气派。那个平房连着平房、马路上尘土飞扬、只有3万人口的小城早已尘封在老年人的记忆中。

  有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乌兰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 4108亿元,财政收入4.4 6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尽管这组数字在内蒙古的101个旗县 区市中排位仅居中游,但回溯60年的发展历程,这却意味着历史的巨大变迁。“自治区刚成立时,财政非常紧张”。1983年从乌兰浩特市人大副主任岗位上离休的巴特尔当时在内蒙古党委总务处做财务工作,老人回忆说,“老百姓没吃的,自治区党委学习延安精神号召全市人民大搞生产自救。”1947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的乌兰浩特市,工业生产总值仅152万元,全市职工人数804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24元。有位当年的职工感慨道:“当时我们算生活最好的人群。”

  所谓“生活最好”,其实仅仅是生存有了基本保障。而在今天,生活好却绝不是这样一种概念。在1691年建造的普惠寺旧址(俗称王爷庙)附近,我走进了退休工人郭唯的家,郭唯的家庭月收入不到2000元,由于身体不好,每年需要近万元的医药费,儿子正在上中学,在普惠寺一带,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家庭。“能经常有肉吃吗”?听了我的这个问题,快人语的郭唯指了指门对面的冰箱说:“没肉吃要它什么?现在连低保户都有肉吃,吃穿都不是问题。人们讲究的是吃好穿好的生活质量。”显然,在这个生活并不宽裕的退休工人看来,这是一个很过时的问题 。

  从郭唯家出来,发现3栋很陈旧的二层居民楼。听说审115地质队的宿舍楼。为了检索这个城市更真实的发展变化,叩开了一户居民的门,迎接我的是一位老大妈。经介绍,知道这家的男主人是115地质队原公安科科长、已经退休多年的姚廷海老人。

  1981年,115地质队的安科科长姚廷海搬进了单位分54平米的二层楼房,虽然没有上下水没有供热设施,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居住条件,让姚科长觉得“这辈子有这房住足矣”。明白我的来意之后,姚廷海依然掩饰不住当年的自豪:“那阵子,乌兰浩特市没几座住宅楼,我们地质队的这几座冒烟楼让全市人民羡慕。”然而,乌兰浩特市变化,让一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始料不及,还不到3 0年,这个城市的楼房,就像春夏季草原上的无边绿草一样,眼瞅着就冒了起来。在老姚退休后的这些年,地质队不止一次分楼房。今年地质队又要为职工团购住房,老姚和也在地质队工作的儿子一样地高兴:“我和儿子各要一套。年龄大了,我要一套小点儿的,90平米。”老姚一脸的幸福和满足。

  改革开放30年来,乌兰浩特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幅度具大,手机、私家车、电脑拥有量增势明显。乌兰浩特市2007年手机拥有量为每百户123部(期中有大部家庭拥有2部以上),由2000年的5部增加了118部;私家车拥有量第百户29辆,比2000年2辆增加了27辆;电脑拥有量每百户62台,比2001年的6台增加了56台。这组数字不仅表明了乌兰浩特市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也显示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如今,在曾经沧桑的边城乌兰浩特,即使那些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也有建博客、聊QQ 、发短信的,更有到市郊兜风或更远的地方旅游的,这些在他们年轻时无法想象 不可思议而今天几乎随心所欲的生活,就随时掌握在他们自已手里。“今天的生活,在过去,做梦都梦不到。”五一辖区年过五十的张女士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感慨时代的大变迁。

  发展让人们的生活眼花缭乱,发展也给社会的管理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今的乌兰浩特市的兴安盟的6个旗县市中独领风骚,财政收入占全盟的“半壁江山”。同时,已经构建起了以电力、化工、绿色家畜产加工、制药、冶金建材、烟草等6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经有41个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经有2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已经有蒙牛乳业和全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华润雪花啤酒公司等一些大企业集团入住乌兰浩特市:已经形成9.4:40.4:50. 2的趋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这样一种发展成果和发展态势,比较60年前只有酿酒、榨油、制砖、造纸等20几家手工作坊式企业的首府乌兰浩特,真可谓“换了人间”。但是,今天的乌兰浩特人没有时间陶醉其中。乌兰浩特市号召全市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的第一动力,坚持原则一二三产全‘招’,内资外资都‘引’,各行各业齐‘推’,创新机制,强势推进,借力发展。”“努力营造”‘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的社会氛围。要求各级干部“一定要增强寝食难安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紧迫感,以更加非凡的 气魄、更加扎实的工作,为30万红城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为乌兰浩特发展史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乌兰浩特市对发展要求为什么如此急切?不是乌兰浩特市发展不快,而是内蒙古的其他地区发展更快。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06年的财政收入50多个亿,几乎是乌兰浩特市的11倍,兴安盟的5倍,在上世纪末还是国贫县的准格尔旗的伊金霍络旗,2006年的财政收入也是乌兰浩特市的五六倍之多。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年生产总值4790亿元,财政收入712.8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358元,农牧民纯收入334元。发展速度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仅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经济问题就由全国24位跃升到17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全国29位迅速攀升到12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全国的22位蹿升到16位。作为这样一艘全速挺进的世舰的组成部分,乌兰浩特市岂能不急?发展给领导们以巨大的压力,也唤起了普通百姓的无限梦想 。

  80年代在乌兰浩特市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当初的五一路是有名的“大沟沿”。沟全长为数2000多米,沟上有10座木质行人桥。沟壁坍塌,投禽兽尸体、鬃尾加工厂、针织厂、乳品厂生产废水排入沟中,一到冬季沟满壕平路难行,到了夏天,蝇蛆遍地到处爬。真可谓恶味扑鼻,环境恶劣。

  从80年代开始,乌兰浩特市投资60万元,对“大沟沿”进行了改造。沟口建成容积100立方米的沉砂池,在沟顶建成了7米宽的树地绿带,五一路以新的容貌展现在红城人的面前。随着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2007年再次投资192527万元,对兴安路、五一路、白音路、洮儿河南路、育才路、罕山公铁立交桥,与前旗新址联接路及其它路段进行了再改造,建成了现在的视野开阔、路平街通、依街环绿的具有现代化规模等级的城市道路。

  在对道路进行改造的同时,乌兰浩特市不断加大市政工程建设。1985年前,乌兰浩特市仅有和平路(现爱国南大路)至五中的拱型暗沟,改革开放后,到1986年底,全市的雨水排放暗沟仅为8.5延长公里。

  为防止城市污染,在建设市政工程中,乌兰浩特市对污水排放工程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改造,铺设了一条条排污管道。80年代衣,乌兰浩特市的排污管道和设施为零。1981年,投资了522.3万元,铺设300至400毫米的管道2380米。随后,对兴安路、五一路、爱国路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经过不断的努力,到1990年全市排污管道总长为26.37延长公里。到2007年底,全市排污线总长度达37.5公里。

  管好城市是全市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如今惜日凸凹不平的土路已被柏油路代替。纵贯市区臭气熏天的“大沟沿”已变成宽广平坦的“五一”路。绿化、美化、亮化红城这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已经实现。一条条大街,一条条巷路,如今已是绿树掩映,花香草绿,一座座花园式工厂、花园式庭院飘香滴翠。

  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解决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乌兰浩特市给水建设同样取得骄人的成绩,建设在市区上游建设了第一水源、罕山上供居民饮水专用的高位水第二水源,还有正在建设在的位于洮儿河衅上的第三水源。目前,全市自来水管网总长度已达372.6公里,5.6万户居民吃上自来水。清水潺潺,流进了千家万户。“真是喝一口清水,笑在脸上,喜在心中。”乌兰浩特钢铁厂退休老工人马玉青说。

  改革开放后,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指引下,乌兰浩特市委、政府以改造和经营城市为主,对街道、小巷、给排水、环境卫生、绿化、路灯、居民住宅等项目实行统一规划,进行了全面综合治理。全市人民发扬主人翁精神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到城市建设中。修道路、挖边沟、植树造林、清运垃圾。为建设美好的家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0年代初,全市共义务劳动维修土路8000延长米,近9万平方米,石砌封闭的边沟1.8万延长米,清运路边弃土近1.3万立方米,维修防洪堤1.7万延长米,植树19万株,清运垃圾污物2.2万立方米,总折价近百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城市的功能、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水平。

  2008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大手笔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加上购置拆迁后土地的2550万元,总投资达5750万元。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全部由北京、齐齐哈尔等地的具有影响设计单位完成,在规划与设计中,体现了中式和西式的绿化风格,为城市绿化再添新景,全市共栽植各类树木10万株,成活率在95%以上,实现了5000株大树进城的目标。

  2008年初,乌兰浩特市政府着力改善城市环境,让百姓休闲有处去,娱乐有游园,在市区内拆除了房屋不盖楼房,而建设绿地广场。在市区内建起了三处新“游园”。9月初,第一处投资270万元、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集景观、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百兴游园”正式向市民开放。

  “百兴游园”开放后,在位于新桥街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西侧,投资240万元、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的“曲乐园”;在位于都林西街,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休闲乐园”等两处绿地和休闲之地向市民开放。为达到绿化与美化和和谐统一,乌兰浩特市聘请了自治区园林专家指导修建,完成了树木栽植、花草摆放,院内的座椅、凉亭、园路的建设。

  “去年,这里的乱石沟还棚上了盖,拆除了低矮的旧房原来是要盖楼的,现在建设园林绿地,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儿。”10月11日,家住乌兰浩特市五一路附近的退休老人宝音,看到拆迁后的空地里建起了游园兴奋兴奋地说。

  改革开放后,乌兰浩特拓宽和延长了兴安路、乌兰街、工农路(铁西路)、爱国路,新建了北山大街(罕山街)、红星街(查干街)、劳动街(新桥街)。到80年代中期,乌兰浩特市主干道有兴安路、五一路、爱国路、乌兰街、新桥街、罕山街,既,“三路三街”。次干道有铁西路、陵园路、山城路、复兴街、都林街,既,“三路两街”。路面多为结碎石,部分路面是柏油。到1990年,市区建柏油路38延长公里,占道路总长度的40.3%,面积39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6.3%。

  30年来,乌兰浩特市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步伐,先后拓宽了兴安路、铁西路、科尔沁路、爱国路、白音路和乌兰街。2008年,又投资8000万元,将铁西路和科尔沁路打通与科右前旗新址对接,新建了都林西街、扩宽了乌兰街。现在柏油路总长近70公里,面积1038173万平方米,形成了8路7街纵横交错15条主要街路,新桥街和罕山街两座立交桥横跨铁路。乌兰浩特市不但加强主干道路建设,而且也强化小巷的道路硬化整治。几年来,修建、改造小巷155条,面积达16.79万平方米,改善了背街居民的生活环境。

  在建设建设和管理中,乌兰浩特市委、政府从全市人民的心愿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城市管理的规划措施,加强管理和经营,以法治城。并从市情出发,推行“四自一联”办法,调动千军万马建设和管理城市。为加强城市的管护,增设了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被人们称为城市美容师的清洁工人不畏数久严寒和盛夏烈日,常年如一日把条条马路清扫得干干净净,喷水车飘洒着细细的雨丝,为城市消署洗尘,为消除水源污染,环保人员定期取水样化验,为整顿市容,相关的管理部门果断扒拆违章建筑。

  2008年,乌兰浩特市委、政府投具资,对铁西北大路、科尔沁路进行了延长改造,使这两条断头路与城区外部相联接,形成了环城、通外城市出入的主动脉。

  “现在不管是三更半做夜,还是黑灯瞎火,你都不用怕,乌兰浩特市的路灯已遍布大街小巷。”在乌兰浩特市生活了一辈子、今年74岁的退休老人巴根说。

  80年代初,乌兰浩特市路汞灯仅有208盏,仅限于兴安路、五一路、乌兰街、复兴街的一部分,路灯街道长度为13公里。80年代中期,投资20.16万元,对部分街路段的路灯进行了建设和改造,90年代初,投资18.25万元,新建了罕山街路灯和五一路路灯工程,全市路灯街道长度达55.3公里。

  2007年,乌兰浩特市再次加大路灯建设的投入,对全市91个临街楼体进行亮化,同时对五一广场、市政广场进行整体亮化。与2002年相比,路灯数量增加了一倍,全市主要街路共新增路灯476基,1411盏。新增景观灯214基,308盏。路灯总数达10673盏。形成了一路(街)一式,百杆多样,千盏各异,万灯辉映的新格局。如今的红城夜晚真是灯火辉煌不夜天。

  改革开放后,乌兰浩特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和物资生活条件极大改善。那些手拿大哥大的“万元户”在人们眼里一点都不亚于今天拥有上千万元资产的大老板。30年后的今天,早已跨越了“万元户”的居民,不再把手里的钱仅仅看作是购物的介质,而是把更多的钱投向如教育、置业或股票、基金等凡能增值的地方。投资,过去只有国家和企业家们做的事情,今天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只要你愿意,投资就像买一瓶酱油一样简单。在乌兰浩特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穆女士,结婚还不5年,就先后贷款买了2套住房。她坦言:“身边有很多人买了2套住房。这是个很保险的投资。一可增值,二可出租。”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的党支部书记杨春河靠种水稻、养奶牛、粮食加工年纯收入9万元。“这我也不满足。今年还准备投资20万元买一台收割机,成本3到5年就回来了,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缺资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的杨春河说,“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

  像穆女士和杨春河这样有强烈投资意愿并积极投资的城乡居民,在如今在红城的热土上,是非常普遍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这些普通人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乌兰浩特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如此解释普通老百姓对自己手里钱的支配取向。

  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这个小小的边城涌动着的种种计划和梦想。30年来,乌兰浩特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创造的激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恣意地装点和放飞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享受过像今天这样丰富多采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如此急切的期盼。从这个意义看,乌兰浩特市这30年的巨大跨越还仅仅是开头!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借着党的十七届全会的东风,借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借着内蒙古这些年来发展的大好来势,也借着30年来红城的发展经验和各方面的工作基础,乌兰浩特市的明天充满着希望,会发展的更好更快。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让我们祝福红城的未来 更美好!祝乌兰浩特市的未来更美好!祝福内蒙古23 0 多万各族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作者李吉河)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兴安盟频道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