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体验改革·见证开放 正文
改革30年:塑造内蒙古的城镇风貌特色
内蒙古新闻网  08-11-19 15:50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是对“水泥森林”填加文化色彩和人文气息的社会实践。特色鲜明的城镇给人以底蕴深厚、形象鲜活、过目不忘的印象,对居住者、投资者、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区在本世纪的头7年,城镇化率从42.7%提高到50.2%,是城镇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最迫切和最有利的时机。

  内蒙古城镇风貌的形成脉络

  内蒙古建城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朝,就有星罗棋布的城堡要塞存在。历史上最大的草原都城是元上都(位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从文字记载和其他旁证推断,这座都城应是以中原汉式宫殿建筑制式为主、蒙古式建筑点缀而成,这种建筑风格一直影响到后来,藏传佛教传入后,又出现大量的汉藏建筑风格结合、加蒙古式点缀的庙宇,呼和浩特市在历史上就被称为“召城”,有“一座城池半城庙”的说法,而锡林浩特市内建于250多年前的贝子庙,现已成为该城市发展的轴心。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工作逐步推行。包头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城市规划的,新建的两个城区与旧城区间的距离定为20-30公里。这一布局为后来组团式发展和城市绿化奠定了基础。这时期的建筑风格,一方面大量出现“火柴盒”式的简易建筑,另一方面也鼓励创作地域性建筑。如内蒙古博物馆,在吸收西洋式布局、中原汉式建筑、藏式檐口等混合风格基础上,加添体现蒙古的穹庐式园拱及花纹图饰特色等。还有成吉思汗陵,在汉、藏式混合风格基础上,加上抽象的头盔式“蒙古帽”屋顶,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加强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出现了一批诸如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赛马场、呼和浩特市党政机关办公楼、内蒙古大学新楼等一批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原创性的建筑。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决定》,规定城市建设要把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地区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内蒙古城镇风貌特色进入有组织推动的新阶段。昭君博物院体现出“胡汉和亲”古韵;呼和浩特体育场则以草原雄鹰展翅的意境与园型建筑浑然结合;内蒙古博物馆与乌兰恰特大剧院共同将草坪、小路、溪流、飞檐组合起来,体现了“天堂草原”的意境;内蒙古文化大厦透出草原文化的底蕴;包头市博物馆以“草原巨石”的造型展示了游牧民族的活动历史;鄂尔多斯市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史诗作为群雕素材,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广场。在旧街区改造方面,呼和浩特市打造了蒙元文化街、伊斯兰风情街、满蒙文化街等特色街道。鄂尔多斯市全方位体现地域特色作了有益尝试。满洲里市在保留近代俄式建筑的基础上,新建筑全部借用俄罗斯风格,统一城市风貌。

 [1] [2]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张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