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经典内蒙古·辉煌三十年 正文
三十春秋挥手间 芳菲四季绿堪染
内蒙古新闻网  08-11-24 16:22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30年时光荏苒,30年沧海桑田,每个角落都沐浴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浩荡春风。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30年来,突泉这座充满活力的边塞小城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将昔日贫穷落后的突泉改造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突泉,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43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1.8亿元,增长了49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27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699万元,增长了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80元增加到2007年的1987元,增长了25倍。粮食产量达到10.2亿斤,比1978增长5倍。近5年,全县生产总值以年均13.59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218元,增加到2006年的1001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由1978年的44元增加到2007年的1987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375家,注册资金达6597万元。

  产业化唱响富民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唤醒了突泉这块沉睡的宝地。突泉人换思维、换观念、换干法,县委、政府为了改变过去“刀耕火种”的生产局面,把农民的思维从“拉着产品找市场”,转变到“围绕市场搞生产”上来,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的怪圈,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发展避灾农业,突出发展特色、绿色和高效农业。高科技的浪潮席卷着全县大地。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不足百斤上升到几百斤,被自治区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2006年全县粮食生产获特大丰收,总产达到12.5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一九八一年初的部分社队实行“包干到户”,到一九八二年全面推行,建立和完善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狠抓农、林、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到农牧业产业化的全面推行,现代农业的起步;从主攻单位面积、产量、走旱作农业的路子,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温室大棚和节水农业为支撑的设施农业;从解决畜草矛盾入手,到以市场为导向建设标准化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养殖场为载体,实行舍饲养畜、封山围草、退牧还草;从坚持乔灌草结合,造林和小流域治理结合,到对林木承包、租赁经营和退耕还林,大兴林果业,实施公益林保护和“北疆生态绿色长廊”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文明;从土地整改,到税费改革,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突泉农业、农村、农民均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田井达到1.9万眼,实现水浇地面积80万亩。人人三亩水浇地人口达18.5万人。全县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12.5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1万吨。牧业年度家畜存栏56.4万头(只)。人工造林6.24万亩,生态修复40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6%。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确立了蔬菜、禽类养殖、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29家,22家脱水蔬菜厂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5个,农民经济人3948人,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每年获得纯收入721元。全县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仅2007年累计使用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等专项资金3315万元,兑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食、良种、农机具及生产资料综合补贴8354万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的城建、社保、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电力、电信、广播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基层学校、教学点共有32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乡镇卫生机构11个,村卫生室188个,医护人员300余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参合农民184705人;加快有线电视、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建设,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91.7%;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乡级公路149公里;实施农村自来水工程,26个村已用上自来水;完成沼气建设2000户,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3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进展良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集体”;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三次获“全区农田基本建设”二等奖,2002年获一等奖;连续五次获“全区生态建设绿化奖”,获“全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佳优秀旗县”。

  老头山巍峨耸立,蛟流河涛声不息。突泉农村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共建新农村的繁忙景象。当我们踏上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时,千顷良田折射着几代人艰苦奋斗的血汗,各族人民腾跃的脚步,留给大地一卷恢弘的创业篇。

 [1] [2] [3]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安华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