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评论分析 正文
改革开放的新一代 “沉下去了解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  08-11-25 11:28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出生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他们享受了这场巨大变革带来的巨大进步,也见证着这场伟大运动引发的巨大改变。从小人书到哈里·波特,从“大大泡泡糖”到哈根达斯……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记忆而与他们切身相关。

  他们,过去被称为80后,现在开始了90后;他们,因为是奥运志愿者与参赛运动员的主体,被称为“鸟巢一代”;他们,更应该被称作“改革开放新一代”。

  改革开放30周年,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已经纷纷开始。“说说家里哪一年有了电视机”,“有一个月才能吃到一次肉的惨痛回忆的请进”、“晒晒珍贵的小学照片”……在网络上,这样的帖子屡见不鲜。发帖者和跟帖者,大多都是改革开放新一代,他们通过今昔对比,从身边人、身边事,体味变化,感喟成就,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参与着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

  谈感受、说变化,这样的纪念,能统一思想、澄清认识,理解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但是,对于新一代来说,站在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更重要的纪念,应该是沉下身去,了解社会,了解中国。

  “写这篇调查报告时,我总是带着一种极其饱满的感情。”2004年,还在上大学二年级的清华大学学生李强,利用寒假的时间,深入山西的乡村调研,写下调查报告《乡村八记》,详细记录农民收入、农村教育、乡政改革等情况。报告辗转传至温家宝总理手中,总理给推荐这份调查报告的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回信说:“一位二年级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

  李强出生于1985年,是个典型的80后。他的调查报告,也给改革开放新一代,一个难能可贵的榜样,走出象牙塔,走进大世界。正如范敬宜所说,这是“肯沉下去了解中国”。

  网络给年轻一代一个新的世界,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宅”。交友有QQ、MSN,购物全在淘宝,工作也能SOHO……虚拟的世界大了,现实的世界自然变小。沉下去了解中国,就是走出小我,去理解大我。每个人、每群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如果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局限在身边,那么认识难免有片面、结论难免有偏差。实实在在地沉下去,不仅看到身边的变化,也了解这个国家的变化,思索变化中存在的问题。于己于人,都大有裨益。

  沉下身去了解,也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回报社会。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一代,现在正渐渐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奥运的赛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很多都是这新一代;在抗震救灾中,跪倒在地喊着:“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的解放军战士,在山崩地裂之际带领外国游客安全脱险的导游,都是80后……而他们,是祖国过去30年发展的见证者,也将是祖国未来30年的建设者,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牛顿曾这样总结自己和前人的关系:我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如此言,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就像一个巨人,而我们,改革开放新一代,要想走得更好,就必须站上巨人的肩膀,目光如炬,直视前方。正确的观点,广泛了解是基础;深入的思考,全面调查很重要;要站上巨人的肩膀,就必须先沉下身去,打开眼界、放低视线,了解社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所系。所以,对于改革开放新一代,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出生成长的祖国,总结过去30年的经验和教训,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是责任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并没有过去,改革开放新一代,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多了解祖国、多思考社会,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就必将是祖国未来的方向。

  沉下身去了解中国,途径很多。大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年轻白领做志愿者、义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广阔的乡村去实践……改革开放30年,新一代享受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也该到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所以,请俯下身去,了解中国,了解这片我们的祖先、我们、我们的后代都朝暮于斯的土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思考、探求……(张铁)

稿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