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深度网谈 正文
一个中国西部省市的投资争夺战
内蒙古新闻网  08-11-27 10:15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24亿怎么花

  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获悉,此次1000亿投资蛋糕的分割中,内蒙古分的24亿多,

  而据了解,在中国的投资结构中,真正的大头在地方政府上。据张汉亚介绍,“中央管的国家投资比较少,一块是审批制,占全国总投资量的10%左右;另一块是核准制,占15%左右。也就是,全国总投资量的25%归国家管,其余75%都归地方政府管。”

  因此,这24亿元的投资匹配可望拉动上百甚至上千亿元的内需拉动。

  内蒙重点投资主要在铁路、水利。

  自治区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徐义介绍,水利建设是下一步拉动内蒙古内需的投资重点,包括黄河防洪工程、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牧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谈到具体的投资时,徐副处长仍然以谨慎的口吻说,“怎么搞?搞多大规模?多大力度合适?方向是有了,但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

   自治区交通厅对外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2009年,自治区公路交通建设将完成投资300亿元,直接拉动自治区GDP增长450亿元。

  内蒙古提出煤炭外运、口岸建设、出区通道、快速客运,重点投资铁路建设。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内蒙古铁路里程将达到1.43万公里,比目前的铁路营运里程增加8018公里。

  同时,内蒙古当前迫切希望打通到北京的快速客运通道,届时呼和浩特到北京客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4小时以内。自治区全力打造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快速轨道交通圈,使呼包鄂地区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

  徐副处长说,“铁路建设已经有很多项目单子,但还没有最后定。具体怎么安排、如何布局,还要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而且相关项目能不能上,最后也得走国家审批的程序。”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设置了一位副主任专门分管自治区铁路建设。

  内蒙古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安静赜在接受《北方周末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自治区对应的“国十条”说,:“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我们所争取回的投资数额不算太多,但如果直接针对一些民生工程,尤其面对三农,可能所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些.”。

  安静赜在和林的一位农民家里,就见到了国家发给当地每户农民的粮食直补“一本通”存折。

  “国家把给予农民每亩地20元、30元的粮食直补,都直接打到了那个存折上。那户农民家里有5口人,一年加起来就补了500多元。农民可以随时把钱取出来消费。”袁钢明说,十大措施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确实是找准了方向,对扩大内需很有帮助。

  “如果国家还能以这样的方式给每位农民再补100元,1亿农民是100亿元,10亿农民就是1000亿。这1000亿元人民币一定能产生巨大的消费拉动效果。而自治区1300万农牧民就是 亿元”安静赜《北方周末报》表示。

  安静赜同时提到,中央下拨资金的运用应该更加理性。它应该是对自治区财政起到一个带动作用,所“谓四两拨千斤”,

  “首批1000亿资金主要投向经济带动效果大的在建项目和已经审批的项目,原因是要尽快见效。‘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各级政府部门落实中央扩内需促发展十条措施的要求。”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易导致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抵消作用。那么新增1000亿巨大的投资,会不会导致民资的萎缩,造成实际的经济拉动效果打折?

  “这是要充分注意调动和扩大民间力量,避免国家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形成国资带动民资的巨大合力。”安静赜教授说。

  此外,“从份额来讲,1000亿的投向将偏重民生和基础设施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不重要,主要是因为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能直接带动消费需求。”安静赜教授向《北方周末报》分析。(记者 武峰)

稿源: 北方周末报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