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生态恶劣的贫困地区,到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改革开放30年来,鄂尔多斯市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改革开放以前,“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鄂尔多斯市的真实写照。如今,鄂尔多斯市已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该市生产总值达到1150.91亿元,比1978年翻了8番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00.8亿元,跃居全区首位。
分析鄂尔多斯市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其发展模式有很多精彩表现。首先,该市在资源富集地区,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通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开采,减少资源浪费;拉长产业链条,向资源的精深加工延伸,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综合利用;推进产业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其次,该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先进技术、先进企业的引进以及生产要素的集约高效组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另外,该市在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变革生产方式、转移农牧业人口、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农牧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有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创造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以优势资源吸引优势企业,让优势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以优聚优、集优发展”,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构筑社会资源优势转变,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和企业家队伍,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平台,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李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