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在内蒙古 正文
内蒙古承诺的八件实事件件落实 十项工作项项完成
内蒙古新闻网  08-12-22 15:11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作出的为群众办“八件实事”、做好“十项民生工作”的承诺已全部兑现。

  在所办“八件实事”中,有3件完成年初计划,有5件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据初步统计,全区共落实资金70.54亿元,使1000多万群众受益。完成年初计划的3件实事为:一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截至11月底,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共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补助资金1.17亿元,全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213.6万人。在制度上全面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员,超额完成制度覆盖面达到应参保人数70%以上、实际参保人数达到200万人的计划目标,比全国计划提前两年实现目标。二是提高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全区筹集资金10.49亿元,完成年初确定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每人当年提高40元、达到人均90元、参合率达90%以上的目标,全区共有1180.5万农民受益。三是提高教育补助水平。全区按计划安排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19.8亿元,比年初计划多1.6亿元,使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263万人受益。年内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免”城乡全覆盖。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的5件实事为:一是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区共安排资金12.15亿元,受益人员达到82.4万人。年内两次提高补差水平,人均补助水平提高25元,保障标准由去年的172元提高到197元,比年初计划增加5元。二是提高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年平均补助水平农区678元、牧区740元、“三少”民族地区840元,比年初计划分别高出240元。保障范围达到113.4万人,比年初计划增加3.4万人。三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人均每月提高105元的目标,人均每月达到1073元。四是改善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截至11月底,各级政府共筹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资金8.98亿元,是年初确定筹集2.4亿元计划目标的3.74倍,受益家庭达9.6万户。全年新开工建设廉租房65万平方米。五是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全区共筹集资金3.96亿元,比年初计划增加0.25亿元。共建设各类饮水水源工程684处,其中自来水工程517处,受益人口达86.7万人,比年初计划增加6.7万人。

  “十项民生工作”都落到实处并取得显著成效。46个子项目中除4个子项目因国家资金未能到位等因素未能完成年初计划外,其余42个子项目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完成子项目率91.6%。据初步统计,累计完成投资140多亿元,受益人口达1100多万人。

  “十项民生工作”中,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安排乡村道路投资107亿元,完成年初投资计划的1.78倍,建设公路总里程2.3万公里;全年投资2亿元,完成年初投资计划的1.79倍,解决2.5万农牧民通电问题;全年投资4.5亿元,解决了700多个自然村通电话问题;投资1.563亿元,完成年初投资计划的100%,新增沼气用户10万户。扶贫开发工作按计划推进:全年落实各级扶贫开发资金13.56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9倍。农业保障和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自治区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经费6.1亿元,完成年初投资计划的5倍。农村牧区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牧区五保户供养对象达到10.3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2.2万人,集中供养率达21.3%。城乡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年内投资5156万元,启动了20户以上的5930个嘎查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受益人口达62万人。企业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呼、包、鄂和乌海市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在去年基础上提高120元、其他盟市提高100元的目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投资1968万元,重点抓了全区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改革、重点联系城市典型示范区工作,受益人口达173万人。高校毕业生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完成既定目标:全年培训残疾人1.8万人,有4000名残疾人就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按计划落实国家退耕还林直补资金21.4亿元、巩固退耕还林专项经费9.65亿元,受益人口达591万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记者刘洋)

  相关评论

  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承诺为百姓办的“八件实事”件件兑现,“十项民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民生问题关系群众的基本权益。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公开承诺、实践承诺到兑现承诺,全区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政声”和“民声”的共鸣,看到了党委、政府关心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认真务实的态度。纵观“八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作”,每一项都与全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这些事情能够做到点上、落到实处,需要对实际情况了然于胸,更需要付出坚韧不拔的努力。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圆满完成既定目标,赢得了老百姓的高度赞扬。我们欣喜地看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已经在全区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

  百姓心中有杆秤。领导干部执政过程中是否想到了群众的利益,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这些,老百姓最明白,最有发言权。从“八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作”的落实效果和反响来看,自治区党委、政府心中想着群众,诚心诚意地为民办实事,群众自然就会拥护和支持政府。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激发出的是发展的热望与激情,带来的是人心的凝聚,力量的汇集。近几年,内蒙古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得益于有一个从普通群众到政府官员都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大好环境。

  当前,全区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着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内蒙古经济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社会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把这种亲民爱民的作风一以贯之地发扬下去,俯下身,眼朝下,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要用心、用力、用情、用智,必然会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从而赢得民心。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李中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