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是否得到改善是发展成就最直接的鉴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随之人均储蓄存款继续快速增加。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已突破万元大关,由1978年的24元增加到10597元,增长了440多倍。城乡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2.53亿元增加到2542亿元,年均增长26.9%。
200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年末余额4953.7亿元,是1978年16.47亿元的300倍,年均增长2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末余额3767.74亿元,是1978年40.33亿元的93倍,年均增长16.9%。
2007年,全区固定电话用户由1978年的3.1万户增加到525.23万户,30年内增加了522.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由1992年的636户增加到1046.93万户,16年就增加了1000多万户。目前,移动电话用户是固定电话用户的近2倍。从2006年起固定电话用户开始减少,无论从用户总数还是从新增用户数看,移动用户规模持续快速扩大,而固话新增用户数不断走低,移动与固定用户数都呈“剪刀叉”式发展,两者的差距在迅速扩大。
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而闻名的内蒙古草原,如今许多人都拥有了汽车,出现“汽车一族”。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道路条件的改善促生了城市居民的汽车消费热,按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轿车进入家庭的起跑线,达到了3000美元时,轿车将大规模进入家庭。我区民用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12.73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147.54万辆,增长了10.6倍,年均增长15.5%。其中私人汽车由1.81万辆增加到116.93万辆,增长了63.6倍,年均增长27.8%。私人汽车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4.2%增加到2007年的79.3%。
在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始终把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随着物质基础的逐渐雄厚,全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对平衡之翼,为内蒙古整体平稳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7年,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3.0%和91.4%,分别比1980年提高39.7个百分点和88.5个百分点。
伴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供热、供气、供水能力增强。2007年全区城市用气普及率达75.6%,比1980年和2000年分别提高73.5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2007年全区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81.5%,比1980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