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对科右中旗来讲,进入了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连续获得了“四胡之乡”、“乌力格尔之乡”和“安代之乡”的美誉,并创办了全区唯一一家马术俱乐部,并一举夺得“马王奖”……
作为一个国贫旗,科右中旗缘何能在较短时间内就抓好贫困地区的文化工作并取得成效?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科右中旗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做文化事业,这样不仅赢得了丰硕的成果,更赢得了民心。
顺民意——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
科右中旗,是全国蒙古族人口聚居比例最高的旗县。很多农牧民放下锄头和鞭子就能拉起四胡随口唱出一段乌力格尔。如此丰厚的群众文化基础,让科右中旗旗委、政府领导看到了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的根基。2006年9月,旗委在旗第十二届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的奋斗目标,“抓文化就是抓民生,抓发展”,“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穷财政要做大民生,大文化”。
观念的创新,开创了科右中旗文化工作的全新局面:制定了《科右中旗(2007-2010)民族文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科尔沁文化研究室和科尔沁文化作品评审委员会,注册了“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科尔沁四胡之乡”和科尔沁文化传媒公司等一批文化品牌。
科右中旗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挖掘、利用,整合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文化的研究与交流等提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科尔沁传统文化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和多彩的魅力,并在自治区的文化盛坛中争得一席之地。
为民忙——培育科尔沁文化品牌
近两年来,科右中旗立足建设文化大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科尔沁文化”的品牌打造。
来自蒙古族民间的“乌力格尔”说唱艺术在科右中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保护和发展民族艺术,这个旗组织民间文化搜集小组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到各苏木镇、嘎查、艾里,向民间老艺术家搜集流传在民间的文本和珍贵照片40余张,编辑艺人小传130余份,并将全旗乌力格尔艺术品资料图片存入电脑,录制了300多个小时的乌力格尔、好来宝。
科右中旗还成立了“科右中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经争取使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在科右中旗设立“胡仁乌力格尔口头传统艺术研究基地”。目前全旗注册的民间艺人达130多人。1995年10月,科右中旗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曲艺艺术之乡”;1996年11月,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11月,被自治区文联和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命名为“四胡之乡”、“乌力格尔之乡”和“安代之乡”。
2006年,与吉林川王府集团联合创办的全区唯一一家马术俱乐部科尔沁马术俱乐部,在近两年的全国各种大赛中,连创佳绩,展现了“马王之乡”的绚丽风采,让科右中旗的马文化享誉全国,逐渐成为科右中旗的一张靓丽名片。
倡民和——让农牧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在文化建设上,科右中旗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提出农牧民看戏,政府埋单。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文化阵地,旗委、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每个苏木、嘎查都建起了文化站。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占地900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中心大楼矗立在图什业图广场的东侧,大楼里包括电影院、乌力格尔厅、图书馆、展览馆、少年宫、棋牌室等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处条件优越、功能齐全的文化娱乐场所。
今年,科右中旗立足于培育文化大旗,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从深厚的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城市建设中采用了科尔沁文化建筑符号和风格,仅今年投入1400万元,将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现代化气息洋溢,民族文化底蕴丰厚,赏心悦目的崭新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科尔沁文化软实力如磁石,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北京京能集团、中国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太仓草原圣羊公司、内蒙古释佳矿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纷纷落户科右中旗。2007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93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8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3元。 (文/胡日查 包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