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14日消息 “以前,牧民们天不亮就得赶着牛羊出发,一直走到铺设了公路的地方,等候贩卖牛羊的车辆。现在,随着公路不断向草原深处延伸,越来越多的牧民家门口就有公路经过,生产、生活都非常方便……”几天前,锡林郭勒盟牧民巴特尔感慨地对记者说。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公路建设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截至2007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3.8万公里,接近改革开放之初的4倍。目前,全区101个旗县区全都通了油路,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到100%、通油路率达到81%,行政村嘎查通公路率达到63.4%。
记者从自治区交通厅了解到,改革开放以前,全区公路交通运输能力极其薄弱,公路总里程仅有3.5万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为6078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17.4%,20%以上的旗县以及25%的乡镇没有通上公路。“出行难、运输难”是当时交通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突出瓶颈之一。为了扭转公路发展滞后的局面,我区一方面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改善路网结构,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公路品质。30年来,全区公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成为公路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
1997年,全长153公里的呼包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终结了全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有效推动了呼包鄂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12月6日,赤峰-大板、赤峰-通辽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既实现了我区东部地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又沟通了赤峰与东北、京津唐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截至2007年,全区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在城镇际公路快速化建设的同时,农村牧区公路等级化进程加快,全区新增61个乡镇苏木通了油路、920个行政村嘎查通了公路,行政村嘎查通班车率达到100%。按照十一五期间农村牧区公路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区将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公路、5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樊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