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乌兰浩特市温州花园住宅小区的鲁桂琴老人从土坯房搬到廉租楼房的第一个冬天。
隆冬腊月的洮尔河两岸,虽然室外寒气逼人,但是室内却春意浓浓。记者在鲁桂琴二室一厅的楼房里看到:君子兰正在开花吐蕊,兴安杜鹃含苞待放。
鲁桂琴住了大半辈子的小平房,今年,在政府的补贴下,他搬进了面积相当于以前房子二倍大的楼房。(录音:我原先住土坯房,34平,成天埋汰透了,一天还冻得够呛,现在我没说吗可高兴可美了,心情也好了。)
乌兰浩特市五一街居民吴国民,在姐弟5个中排行老大。回想起当年全家的居住条件,感慨万千。(录音:20世纪70年代初,乌兰浩特市居民的住宅主要是以土木结构的平房为主,因为吃不饱、穿不暖,住房就不那么讲究了,住的是简陋房。这就是当年乌兰浩特市市民住房的基本模样。)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步改善,住房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吴国民(录音:上世纪80年代初,乌兰浩特市居民的住房结构由过去的土木为主的土坯房开始转变为砖混结构的北京平房。尤其是兴安盟建制的恢复和乌兰浩特市在全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部分居民开始入住楼房,乌兰浩特市的房地产业开始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商品房”成为商品的同时,“房地产”作为一种产业在兴安大地开始应运而生。爱国一小区、爱国二小区,兴安一小区、兴安二小区等数十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成为乌兰浩特市城市建设的一座座标志性建筑群。科右前旗房地产开发公司、扎赉特旗江南房地产开发公司等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成为全盟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龙头企业。
房子作为我们生活的起居室,是一所温馨的港湾。像鲁桂琴老人一样,如今乌兰浩特市许多低保户从世代居住的土坯房搬进了由政府出资新建的廉租楼房里,告别棚户区的漆黑和阴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大力实施危旧平房区改造工程。
乌兰浩特市规划局局长侯占润(录音:2008年共批准实施4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开发建筑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也88万平方米,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29个,开工建设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在危旧平房区改造工作中,最难点就是危旧平房的拆迁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危旧平房拆迁力度。拆迁平房面积,是前7年拆迁量的总合。按照我们今年所审批的项目,共需拆迁危旧平房总面积42万平方米,总涉及拆迁户7377户,到目前为止,乌兰浩特市完成拆迁总面积39万平方米,占地87.8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户6496户。完成拆迁总量的88%。)
2008年年初,根据盟委、盟行署的要求,乌兰浩特市委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市情,立足蒙东,面向东北,提出:构建实施大乌兰浩特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20年,大乌兰浩特面积将达78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城市规模和人口总量分别比现在的乌兰浩特扩大和增加一倍以上。以乌兰浩特市和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作为一个整体,向东、西两翼发展,形成“两河居中、三岸同兴”的格局,全力打造“山环四面绿,水绕两河清”的绿色生态城市,着力建设以商贸、金融产业为支撑,以行政、文化、体育为核心,体现悠久历史、独特自然风景和新世纪现代化气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构建大乌兰浩特的标志性工程,建筑面积为8.3万平方米的盟党政综合办公楼工程,已经提前两个月封顶;另外,还组织实施了总里程约为3万延长米的环城路工程,打通了科尔沁大路、铁西大路两条断头路,新修了都林街、乌兰大街,大乌兰浩特主干道路网更趋完善。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砖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经济适用房到廉租租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30年,兴安在强势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变化。来源:兴安人民广播电台 作者:李闻喜